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美国死刑制度的经典案例,对推动中国关于死刑的限制有重要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死刑适用的波动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全美律师协会和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努力宣传与教育下,美国社会舆论对死刑的支持率有了重要的转变,公众对立法者死刑观念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而媒体在美国死刑观念变化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媒体通过残忍案件的报道,引发公众倡议适用死刑的热情;另一方面,媒体对死刑错案的报道,又使公众呼吁避免无辜者受到死刑的威胁,进而参加到废除死刑的行列,而保留死刑的各州几乎都以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制度替代死刑的适用。

本书通过对未成年人、智障人、共同犯罪人、强奸犯等适用死刑的典型案例的剖析,对美国死刑立法和民众观念的转变、死刑替代、新证据的采纳以及陪审团的作用等等做了详尽的介绍,对中国限制、减少死刑适用,并最终全面废除死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借鉴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死刑本身失策吗?
  • 第一章 美国死刑制度概述
  • 第一节 美国死刑制度历史渊源
  • 第二节 美国死刑法律的立法现状
  • 第三节 美国死刑诉讼程序
  • 第四节 美国死刑的执行
  • 第二章 美国未成年人死刑适用制度
  • 第一节 美国未成年人死刑适用制度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美国废除未成年人死刑的典型案例
  • 第三节 联邦最高法院裁决评析
  • 第四节 美国宪法在废除未成年人死刑决策中的作用
  • 第三章 美国智障人死刑适用制度
  • 第一节 潘瑞诉莱诺案(Penry v.Lynaugh)概况
  • 第二节 智障者死刑案件的审理问题
  • 第三节 潘瑞诉莱诺案具体问题
  • 第四节 美国对智障者适用死刑制度的演变
  • 第四章 美国共同犯罪案件中的死刑适用制度
  • 第一节 恩芒德诉佛罗里达州案(Enmund v.Florida)
  • 第二节 蒂森诉亚利桑那州案(Tison v.Arizona)
  • 第三节 美国对共犯适用死刑问题的剖析
  • 第五章 死刑制度中的种族歧视
  • 第一节 麦克莱斯基诉坎普案案情介绍
  • 第二节 麦克莱斯基案的争议焦点
  • 第三节 种族歧视与美国死刑
  • 第四节 麦克莱斯基诉坎普案的法律评析
  • 第六章 死刑替代之终身监禁不可假释制度
  • 第一节 美国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制度概述
  • 第二节 美国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制度的实施
  • 第三节 美国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四节 美国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制度与死刑
  • 第七章 美国死刑案件中的新证据制度
  • 第一节 埃雷拉诉柯林斯(Herrera v.Collins)案情介绍
  • 第二节 死刑案件中新证据的概述
  • 第三节 新证据的有效性分析
  • 第四节 从埃雷拉案获得的思考和启示
  • 第八章 美国死刑案件中的陪审团制度
  • 第一节 陪审团在美国死刑制度中的变革背景
  • 第二节 瑞恩诉亚利桑那州案概况
  • 第三节 瑞恩诉亚利桑那州案的法理分析
  • 第四节 美国死刑适用中的民意考量制度化
  • 第九章 美国强奸犯罪中的死刑适用制度
  • 第一节 肯尼迪诉路易斯安那州案概述
  • 第二节 美国死刑限制适用于强奸犯的背景
  • 第十章 美国死刑制度的改革
  • 第一节 美国死刑的评估
  • 第二节 死刑制度改革建议
  • 第三节 伊利诺伊州死刑制度改革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