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5千字
字数
2021-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通过对两宋时期王安石诗歌史的梳理与研究,可以重新审视、界定王安石在宋代诗坛的地位,反映在政治、学术改弦更张情况下,宋代诗歌发展演变与文艺思潮改变的轨迹。
内容简介
目前,学界对王安石诗歌史的研究非常薄弱,这与王安石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以及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中的地位极不相称。有鉴于此,本书对在王安石诗歌产生并广泛流传的两宋时期有关王安石诗歌研究的成果进行了详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包括:王安石诗歌在宋代的流传形式及诗文集的编刻整理,王诗注本的特点与意义,宋人对王安石人品的争议及对其作品的特殊解读与批评,宋人对荆公诗的文学评价,王诗在宋诗发展中的影响和传承,宋人对王安石诗的选评与评点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章 王安石诗的流传方式与宋人对荆公诗文集的整理
- 第一节 王安石诗的流传情况
- 第二节 王安石诗文集的编刻
- 第二章 李壁《王荆文公诗注》与王安石研究
- 第一节 《王荆文公诗注》的编撰、版本及文献价值
- 第二节 李壁注对王安石的评价问题
- 第三节 李壁注对王安石诗的诠评及价值
- 第三章 宋人对王安石人品与诗品的评价
- 第一节 宋人对王安石评价的争议与“小人化”过程
- 第二节 “诗如其人”:宋人对王安石诗歌的人品化解读
- 第四章 王安石诗歌在宋人中的评价及影响
- 第一节 精工与平淡:王诗艺术风格论
- 第二节 咏史·写物·律绝·集句
- 第三节 王、苏、黄比较与王安石的诗史地位问题
- 第四节 从“江西”到“江湖”、由“宋调”而“唐音”:荆公诗在两宋诗坛传承的潜在脉络
- 第五章 方回、刘辰翁对王安石诗的选评与评点
- 第一节 “宋诗”与“唐诗”之间:方回《瀛奎律髓》对王安石的诗学定位
- 第二节 深意·构思·悲情·自然:刘辰翁评点荆公诗的独特倾向
- 附录一 王安石诗系年考五例
- 附录二 荆公集人名考辨
- 附录三 王安石晚年诗与陶、谢的关系
- 附录四 王安石与“王门”文人群及其文学活动
- 附录五 朝活本、王常本刘辰翁评荆公诗辑校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