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

内容简介

“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作者萨巴瑞博士提出,父母与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伙伴,平等互助是亲子关系的核心内容。如果父母能够放弃虚荣心、自负感、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能与孩子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关系。如果父母愿意敞开胸怀,在实践中学习,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寻答案,就能与孩子一起获得进步与拓展。

萨巴瑞博士运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鼓励广大父母用爱意与真诚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亲子关系的难题,实现精神的觉醒;其深刻的教养之道不仅将孩子身体、思维、心灵的培养融为一体,也让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长。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专业媒体权威推荐
  • 致谢
  • 致父母
  • 第1章 一个真实的自我
  • 我们所养育的是一副个性独立的精神
  • 我们都是从不觉醒开始起步的
  • 要想发现孩子的本真,首先寻找真实的自己
  • 我们可以在家里建立起一种亲密感
  • 觉醒对教养方法所产生的影响
  • 第2章 生育儿女的精神起源
  • 孩子如何使父母觉醒?
  • 如何学会觉醒的教养之道?
  • 做个觉醒的家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 第3章 孩子无需事事征得认同
  • 接纳是关键
  • 接纳绝对不是一件被动的事
  • 请不要用僵化的模式教养孩子
  • 接纳孩子的程度同接纳自己的程度成正比
  • 第4章 对自负感发起冲击
  • 自负感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 形象的自负感
  • 完美主义的自负感
  • 身份的自负感
  • 规范的自负感
  • 渴望控制的自负感
  • 我们可以走出自负感的羁绊
  • 第5章 孩子“带我们长大”了吗?
  • 直面自身的消极反应
  • 发现自身情绪化的本质
  • 如何善待自身的痛楚?
  • 如何应对孩子的痛楚?
  • 一步一个脚印地做
  • 如何驯服自身的焦虑?
  • 第6章 生活的智慧
  • 生活本身给予我们的教诲
  • 我们有可能信任生活吗?
  • 孩子无需赢取我们的信任
  • 如何解读自身面临的种种处境?
  • 我们可以从不觉醒中挣脱出来
  • 一切都包含在我们的解读之中
  • 第7章 贯穿一生的挑战:幼年期与“可怕的两岁”
  • 父母在孩子幼年期所要学习的功课
  • 自我发现之旅
  • 重现发现自身节律的机会
  • 幼儿期:一个全然属于自我的世界
  • 幼儿期是播撒包容之心的好时机
  • 第8章 从主角变为配角:父母在孩子学龄期的精神拓展
  • 初中:“达到某种目标”对孩子形成的挑战
  • 高中:无条件接纳的必要性
  • 为什么抵抗控制欲是件重要的事?
  • 第9章 为人父母的迷乱
  • 母亲的特殊角色
  • 养育孩子意味着向一种新的步调妥协
  • 第10章 摆脱旧日创伤,做健全的父母
  • 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觉得自己不够好……
  • 如果我们一向通过取悦他人以获得认同……
  • 我们不能做自己吗?
  • “不良”行为其实是在寻找自身固有的美好
  • 缺陷不能反映真实的自我
  • 第11章 真实基础上的家庭
  • 我们是否意识到焦虑是一种“有所作为”的形式?
  • 我们恐惧当下的根源是什么?
  • 超越“有所作为”的生活
  • 活在当下
  • 第12章 平凡的奇迹
  • 我们能否欣赏孩子的平凡?
  • “产出过度”的生活谬误
  • 放弃马不停蹄的“作为”
  • 回归根本
  • 映照孩子真实自我的生活
  • 第13章 放下那些伟大的期望
  • 赞美孩子的本真
  • 如何为孩子设定目标?
  • 对孩子抱有哪些期望才是现实的?
  • 专注过程,不问结果
  • 使用正确的赞扬
  • 孩子在模仿我们
  • 第14章 在孩子的生活中创造觉醒的空间
  • 给予孩子从容发展的空间
  • 为孩子创造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 为什么向孩子表达感激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
  • 第15章 让孩子与当下紧密相连
  • 我们是如何破坏同孩子之间的纽带的?
  • 我们是否认同孩子的行为或他们的本质?
  • 只要“在一起”就够了
  • 第16章 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
  • 我们是否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 如何将错误转化为精神财富?
  • 为孩子的错误喝彩
  • 第17章 雄鹰的两扇翅膀
  • 缺乏包容心的孩子无法翱翔
  • 通向纪律的精神之途
  • 重视冲突而不要回避
  • 如何用有效的方法实现纪律约束?
  • 关于规则本身的规则
  • 为什么教导比惩罚更有效?
  • 乖张行为反映的是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 我们在孩子的行为当中有没有发挥作用?
  • 为什么可爱的宝贝变成了叛逆的少年?
  • 高压战术只会适得其反
  • 如何执行“不”?
  • 时机很关键
  • 后记
  • 理解我们共同的不觉醒
  • 我们都身在其中
  • 成为活在当下的父母
  • 附录
  • 父母觉醒指南: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 本书精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青豆书坊

青豆书坊,成立于2007年,策划发行的图书以人文社科为主,注重图书品质,在家庭教育、心灵自助、文化历史以及文学方面都形成一系列有影响的产品,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青豆书坊的主要图书类别有家教、文史、哲思、社科、心灵、两性、文学、童书。主要家教课程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HTT国外认证师资培训课程、“平和式教养法”工作坊课程。主要活动有2015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百场公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