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阐述20世纪百年中国复兴之路的经典历史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为4卷,达百万余字。这部皇皇巨著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写起,历经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大大小小的社会运动,及至2000年的中国。

此次增订版,作者对原书做了修订外,还收录了齐世荣、李文海、罗志田、王奇生、杨奎松、黄道炫、程中原、周溯源八位历史名家对此书的精彩评论,对广大读者充分理解此书的精髓起到引导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增订版)第一卷
  • 引言
  • 第一章 步入二十世纪的前夜
  • 甲午战败后的空前变局
  • 维新运动带来的思想解放
  • 义和团式反抗的悲剧命运
  • 第二章 推倒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
  • 革命大风暴的由来
  •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 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开始
  • 革命旗手:中国同盟会
  • 立宪派在海内外的活动
  • 武昌起义和建立民国
  • 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 第三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 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一般社会心理
  • 袁世凯的独揽大权
  • 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运动
  • 军阀割据和混战局面的形成
  • 第四章 五四运动唤起的新觉醒
  •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
  • 五四风暴的袭来
  •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
  • 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 第六章 “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
  • 大革命兴起的社会原因
  • 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 国民党一大带来的新局面
  • 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 蒋介石反共活动的抬头
  •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迅速高涨
  • 蒋介石发动政变的准备
  • 四一二反共政变和宁汉分裂
  • 大革命的失败
  • 第七章 南京政府的最初几年
  • 最初的相对稳定局面
  • 国民党的蜕变
  • 各派军事势力间的大规模混战
  • 经济和社会状况
  • 日本侵华政策的重大转折
  • 第八章 工农红军的苦斗
  • 拿起武器,进行武装反抗
  • 中共六大对革命形势的判断
  • 从井冈山斗争到古田会议
  • “立三路线”和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 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增订版)第二卷
  • 第九章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 日本侵略者的步步进逼
  • “攘外必先安内”和后两次“围剿”
  • 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 三十年代初的左翼文化
  • 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高潮的兴起
  •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 第十章 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华一击论”
  • 卢沟桥事变
  • 南北战场上的作战
  • 挺进敌后和《论持久战》
  • 民族工业和高等学校的大迁移
  • 抗战初期的武汉
  • 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保卫战
  • 第十一章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 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变化
  •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 国共合作中的危机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 日本侵略者控制下的沦陷区
  • 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动
  • 国民党统治区危机的深化
  •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气象
  • 第十二章 胜利快要到来的时候
  • 豫湘桂大溃退和后方人心的巨变
  • 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 民族资本家政治态度的变化
  •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形成
  • 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
  • 日本无条件投降
  • 第十三章 和平建国希望的破灭
  •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 民众不满的增长
  • 马歇尔使华和政治协商会议
  • 全面内战的爆发
  • 第十四章 人心向背的较量
  • 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 国民党军转入重点进攻的挫败
  •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 千里跃进大别山
  • 农村土地制度的大变动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 历史的转折点
  • 第十五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 国民党统治区财政经济的总崩溃
  • 大决战的准备
  • 三大战略决战
  • 将革命进行到底
  • 美国政府的尴尬处境
  • 筹建新中国
  •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增订版)第三卷
  • 第十六章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新中国的第一年
  • 最初阶段外交格局的形成
  • 第十七章 抗美援朝战争
  • 艰难而果断的决策
  • 五次战役
  • 国内的抗美援朝爱国运动
  • 朝鲜战争期间的台湾问题
  • 边谈边打到停战协定的签订
  • 第十八章 大规模社会改革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 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 镇压反革命
  • “三反”“五反”运动
  •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 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农业和手工业的合作化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努力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深远历史意义
  •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上)
  • 初期的成功探索
  • 从整风到反右派
  • “大跃进”的发动
  •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 炮打金门和西藏平叛
  • 纠“左”的初步努力
  • 庐山会议的逆转
  • “反右倾斗争”的严重恶果
  •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下)
  •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七千人大会”
  • 经济和政治的全面调整
  • “重提阶级斗争”
  • 中苏关系的破裂
  •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五年调整的成功
  • 十年探索中两个发展趋向
  • 第二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上)
  • “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
  •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 在“全面夺权”的日子里
  • 第二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下)
  • 从九大到十大
  • 打开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 围绕四届人大的激烈斗争
  • 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
  • 一举粉碎“四人帮”
  •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增订版)第四卷
  • 第二十四章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开放的起步
  • 第二十五章 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 十二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 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第二十六章 在风浪中奋勇前进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 前进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 一九八九年的政治风波
  •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 打破西方七国的对华“制裁”
  • 深入开展治理整顿
  • 第二十七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 加强宏观调控的十六条措施
  • 改革的整体推进和“软着陆”的成功
  •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台湾问题
  • 第二十八章 迎接新世纪
  • 中共十五大
  • 应对两大挑战
  • 两项重大决策
  • “三个代表”要求的提出
  •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
  • 第二十九章 历史的启示
  • 再版后记
  • 后记
  • 附录
  • 总结历史经验 争取新的胜利
  • 反映百年中国社会变革的一部信史
  • 能见其大的世纪通论
  • 评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世纪的视野 历史的尺度
  • 大手笔下的大世纪
  • 一部重现新中国发展历程的信史
  • 世纪回眸 启人心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