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京,是林海音幼年成长、度过花样年华、结婚生子、直到将近三十岁才离开的地方,也是她毕生怀着切肤之亲的地方。而《林海音传:从城南走来》也成为作者——传主的女儿省视生命的寻根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两种口吻来叙述,一种是以评论家的眼光、文学和历史的尺度,来论述传主的作品、作为、性格、环境,并引用文坛其他资料,说得头头是道;而穿插在每一章中,却有另一种:以女儿第一人称的口吻和心情,娓娓而谈,天真、亲切,从最细微的小动作,用从母亲学来的漂亮京片子语言,活生生地勾画出一个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于奉献的母亲林海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回向的拥抱——给祖丽
  • 生命的寻根之旅
  • 另一段城南旧事
  • 自序
  • 妈妈的花儿落了! ——再版新序
  • 楔子 追寻母亲的足迹
  • 第一章 一位乡下老师
  • 吴浊流的眼泪
  • 第二章 由日本大阪扬帆
  • 英子诞生
  • 心酸异乡人
  • 成了小北京
  • 在儿歌声中长大
  • 父母爱花爱孩子
  • 家住虎坊桥
  • 童年提早结束
  • 第三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之后
  • 文艺少女林含英
  • 林家小妇人
  • 早熟而善感
  • 进入北平新专
  • 阿烈哥回台湾了
  • 第四章 从小妇人到红楼梦
  • 办公桌订情缘
  • 新潮流婚礼
  • 红楼梦里大观园
  • 小楼生活乐趣多
  • 有了第一个孩子
  • 从大家庭到小家庭
  • 第五章 英子转来喽!
  • 踏上故乡的土地
  • 与《国语日报》结缘
  • 转来喽,英子!
  • 书信抒怀
  • 也是“台北通”
  • 第六章 ,得吃得喝
  • 含笑花开
  • 荷花池畔“林先生”
  • 女作家的友情
  • 夏先生的酸梅汤与花椒盐
  • 冬青树,家的文学
  • 第七章 《联副》十年
  • 小木楼上的文艺世界
  • 《玻璃垫上》为大众发言
  • 本省作家露头角
  • 《文星》杂志诞生
  • 钟理和之死
  • 发掘写作新人
  • 船长事件
  • 我要负荆请罪啊!
  • 令人怀念的岁月
  • 她是自由派
  • 第八章 美利坚大旅行
  • 海音,一路顺风
  • 日落百老汇
  • 寂寞之旅
  • 寻访大阪出生地
  • 开拓了视野和格局
  • 第九章 冷眼看人生,热笔写世相
  • 婚姻的故事
  • 一个“姐妹情谊”的世界
  • 小说家应有广大同情
  • 创造女性书写空间
  • 第十章 城南旧事
  • 不逾越孩子的观察
  • 动人的语言及文字
  • 北京,国王的梦境
  • “人性”感动“人心”
  • 老少英子忘年交
  • 出版与得奖
  • 台湾姑娘,北京规矩
  • 第十一章 我一定要好好写篇稿子给您!
  • 一本杂志的诞生
  • 我一定要好好写篇稿子给您!
  • 引介三十年代作家及作品
  • 温和的激荡
  • 君子三变
  • 痛苦宣布停刊
  • 第十二章 实践纯文学
  • 一种标准 一种气质
  • 出版背后的故事
  • 创新有气魄
  • 出版何凡文集
  • 生活者林海音
  • 作家、编辑、出版人
  • 第十三章 永不熄灯的客厅
  • 台湾的半个文坛
  • 仲夏夜之梦
  • 林派聚会
  • 来客留言簿
  • 好吃、好谈、好朋友
  • 永续经营生活
  • 第十四章 喝豆汁儿的岁月回忆
  • 重回心灵故乡
  • 别把我搀老了!
  • 从“捐书”到“为台湾作家编书”
  • 第十五章 打开英子奶奶记忆的盒子
  • 担担面、台语片和中国小姐
  • 用心为孩子
  • 与儿童文学结下不解缘
  • 我要飞向天空
  • “纯文学”出版童书
  • “自来喜”的味道
  • 抓住孩子心理
  • 英子从未离开
  • 第十六章 文格与风格
  • 男女人格的平等
  • 写作偏向写实
  • 人道主义者
  • 承传“五四”
  • 画下完美句点
  • 栽出一片林阴深处
  • 第十七章 一个观察的人生
  • 勤奋过日子
  • 爱家恋家
  • 一生宽宏大度
  • 北海的风,吹开夏的园林
  • 后记 岁月如流,人生已无忧
  • 颂永恒,念海音 ——两岸追思林海音先生
  • 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