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女儿丰一吟深情回忆父亲,告诉你丰子恺如何为孩子营造温馨之家,如何教育孩子学习和做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对父亲的一部温情回忆录。作者秉笔实录亲身经历,走访父亲生前好友,以细腻质朴的笔触还原了生活中真实的丰子恺。

通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得以近距离感受这位艺术大师的性情与风骨;丰子恺的人生,也映照出了现代中国历史的侧影。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缘缘堂(1933—1937)
  • 爸爸总是有胡子的
  • 家里分两派
  • 李家大妈
  • 接待寺
  • 十二年住十三处
  • “六年华屋”
  • 一天之内改变了称呼
  • 缘缘堂的夏天
  • 我也住过“行宫”
  • 门生鲍慧和
  • 丰同裕染坊
  • 满娘
  • 第二章 沙坪小屋(1937—1945)
  • 一天之内石门顿成死市
  • 宁为流亡者不当亡国奴
  • 晒太阳“偷”萝卜
  • 决心去长沙
  • 到萍乡被挽留住了
  • 以五寸不烂之笔抗敌
  • 《护生画集》
  • 从长沙到桂林
  • 独秀峰前谈艺术
  • 崇德书店
  • 一只新枚酒一杯
  • 泮塘岭村居
  • 宜山用警报欢迎我们
  • “艺术的逃难”
  • 都匀一月
  • 遵义罗庄
  • 课儿
  • 星汉楼
  • 我家第一桩喜事
  • 遵义的往事纪实
  • 沙滩上的惨事
  • 贵州访旧
  • 逃难最后一站──重庆
  • 风生书店
  • 刘家坟
  • 沙坪小屋
  • 京剧迷
  • 重庆时期的交游
  • 外婆永远离开了我们
  • 终于胜利了
  • 第三章 湖畔小屋(1945—1949)
  • 比逃难还辛苦
  • 终于踏上了江南的土地
  • 湖畔小屋
  • 京剧缘
  • 弟子胡治均
  • 在台湾五十六天
  • 南国之行
  • 第四章 日月楼·上(1949—1966)
  • 迎接新中国
  • 苦学俄文
  • 日月楼中日月长
  • 耳目一新
  • 外公纸
  • 阿咪
  • 白头今又译“红楼”
  • 我家第一台电视机
  • 困难时期
  • 日月楼鼎盛时期
  • 有朋自远方来
  • 第五章 日月楼·下(1966—1975)
  • 当时只道是寻常
  • 终于向“阿咪”开炮了
  • “说明他们已束手无策”
  • 她竟在偷听
  • 风卷落花愁
  • “打倒丰一吟!”
  • 好像在搞地下活动
  • 半夜敲门
  • 护生画出事了
  • 烧护生画集
  • 两次抄家
  • 无穷尽的批斗
  • 运交华盖欲何求
  • 串联和外调
  • “隔离审查”
  • 狂妄之至!
  • 我们呢?
  • 一对可怜的青梅竹马
  • 日月楼中的邻居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枕边雪和半盆水
  • “未须寂寞养残生”
  • “寂寞便是福”
  • “地下活动”
  • 千呼万唤始出来
  • 最忆是杭州
  • 旷世巨著《护生画集》
  • 卷土重来
  • 少小离家老大回
  • 暂时脱离人世
  • 第六章 重回缘缘堂(1975—2008)
  • 向爸爸道别
  • 重见天日
  • 妈妈也走了
  • 重建缘缘堂
  • 爸爸魂归故里
  • 潇洒风神永忆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11月18日正式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以出版百科全书和其他工具书为主,同时出版各种学术著作和普及读物的国家级大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