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打开地方政府治理的“黑箱”,揭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政经条件和制度基础,提供一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内容简介

中国在过去30年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其中,有些学者从政府的角度来解析经济发展之谜,尤其是关注于地方政府在发展中充当的角色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过程。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时,不难发现许多国家的政府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中国的地方政府有这么高的激励去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如何解决地方官员激励与政府作为问题的?但是,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粗放型增长、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差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如何与官员激励和政府治理模式联系在一起呢?本书从地方官员激励与政府治理视角出发,揭示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政经条件和制度基础,提供了一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主编的话
  • 第二版前言
  • 前言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地方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之谜
  • 1.2 地方政府的独特地位
  • 1.3 从政府激励到官员激励
  • 1.4 研究问题与主要内容
  • 2 行政发包制
  • 2.1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特征:文献回顾
  • 2.2 行政发包制:定义与特征
  • 2.3 历史原型
  • 2.4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演变
  • 2.5 行政发包程度和范围的决定因素
  • 2.6 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行政发包制
  • 3 转型中的地方分权
  • 3.1 改革之前中央和地方关系
  • 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地方分权
  • 3.3 条块关系与项目制分析
  • 3.4 县乡基层政府间的关系:历史演变
  • 4 转型中的财政分成
  • 4.1 改革之前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 4.2 解析1978年之前的财政分成体制
  • 4.3 财政包干、分税制与新一轮财政改革
  • 4.4 预算外财政
  • 4.5 省以下政府间的财政分成
  • 5 政治锦标赛
  • 5.1 定义、特征和实施条件
  • 5.2 政治锦标赛的激励效应及其局限
  • 5.3 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
  • 5.4 干部交流制度及其影响
  • 5.5 “官场+市场”模式
  • 6 中国特色的政经互动
  • 6.1 “层层加码”现象
  • 6.2 官员中期排名与地区增长
  • 6.3 政治商业周期
  • 6.4 官员年龄与银行信贷
  • 6.5 土地财政与“经营城市”
  • 7 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
  • 7.1 地方保护主义、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 7.2 被忽略的角落:行政区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
  • 7.3 地方官员的激励与合作:理论及其解释
  • 7.4 区域“抱团竞争”
  • 8 从政企关系到官商关系
  • 8.1 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历史与现实
  • 8.2 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理论分析
  • 8.3 地方政府与乡镇企业的兴衰
  • 8.4 从政企关系到官商关系
  • 8.5 政商环境的地区差异:理论假说及其证据
  • 9 当行政发包制遇上政治锦标赛
  • 9.1 纵向发包和横向竞争
  • 9.2 “集权—分权”悖论及其解释
  • 9.3 政府层级间的“责任状”和“数目字管理”
  • 9.4 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 9.5 国家治理能力的强与弱
  • 10 政府治理的改革
  • 10.1 问题与挑战
  • 10.2 政府治理的转型
  • 10.3 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 附录 政府内部的激励与治理理论
  • A.1 经济学的激励与治理理论
  • A.2 政府组织中的激励与治理
  • A.3 政府间关系:分权与财政联邦主义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格致出版社

2007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原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图书分公司正式更名为格致出版社。格致出版社秉承世纪高教的出书风格,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全力开拓适用于普通高校、高职高专、企业培训、公众教育各个层面,以经管、社科人文学科领域为特色的教材教辅,并兼顾知识大众对学术、文化图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