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3千字
字数
2017-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王维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这两位代表中西方文化的诗人的诗歌为语料进行多层次的认知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王维与希尼诗歌认知比较研究》构建诗歌的概念合成模式,并从认知文体学的视角来解读诗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认知思路
- 1.1 认识诗人
- 1.2 认辨诗歌
- 1.3 认知研究
- 1.4 研究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概念合成理论的历时沿革
- 2.1 理论概说
- 2.2 理论沿革
- 2.2.1 源头——概念隐喻理论
- 2.2.2 雏形——空间映射
- 2.2.3 完善——概念合成
- 2.3 本书理论构建
- 2.3.1 双域网络框架
- 2.3.2 多域网络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双域网络合成
- 3.1 诗歌与双域网络合成的关联性
- 3.1.1 趋同关联
- 3.1.2 求异关联
- 3.2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趋同—求异研究
- 3.2.1 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和乡村诗
- 3.2.2 宗教诗:佛禅诗和神话诗
- 3.2.3 政治诗:仕途诗与身份诗
- 3.2.4 战争诗:边塞诗与暴力诗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多域网络合成
- 4.1 多域网络框架
- 4.1.1 平行型合成
- 4.1.2 复合型合成
- 4.1.3 循环型合成
- 4.1.4 格律型合成
- 4.2 主体间自洽认知模式
- 4.2.1 主洽模式
- 4.2.2 境、情、叙的多域概念合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认知叙事学视角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 5.1 认知叙事
- 5.2 叙述视角与视点压缩的关联
- 5.2.1 叙述视角
- 5.2.2 视角压缩机制
- 5.3 诗歌的叙述视角转换
- 5.3.1 双域网络的视角转换
- 5.3.2 多域网络的视角转换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 6.1 认知语用
- 6.2 合作原则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 6.3 诗歌“写读”的概念合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 7.1 认知翻译
- 7.2 翻译的概念合成过程
- 7.2.1 翻译的双域网络概念合成
- 7.2.2 翻译的多域网络概念合成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
- 8.1 本研究的主要内涵
- 8.2 本研究的应用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希尼作品及研究专著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是南京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机构,自1984年成立之日起,就秉承“学术立社、品牌兴社”的出版理念,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出版宗旨,坚持以精品出版为“魂”、学术出版为“本”的经营思路,形成了自身在高品位学术专著、高校精品教材、传统思想文化出版、国外学术名著译介等方面的出版特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版高地,中华民国史出版重镇,国外学术前沿重要译介平台。迄今出版的万余种图书中,多种图书获得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在内的各类图书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