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类型
6.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2千字
字数
2017-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作者研究四十多年北京话之心得,也是作者由衷热爱北京话之感悟。
内容简介
作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对北京话自然是深入骨髓的热爱。正因为如此,才成为颇具盛名的京味儿作家。作者一直想对北京话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因此长期留意搜集北京话素材。可以说,这本书是作者四十多年搜集北京话的积累。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论述了北京话的探源、发展以及北京话的特点、应用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秉承着老舍先生提出的“北京话是活的”这个理念,对于一些“新北京话”也予以关注。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打开鼻子说亮话
- 第一辑
- 谁是北京人
- 老北京的八字
- 根儿是哪儿,话就是哪儿
- 变来变去的北京地盘
- 燕国为什么要说烟国
- 蓟原来是刺儿菜
- 北魏里的北京话
- 北京话里的大同方言
- 析津府的幽州话
- 金中都与幽燕语
- 元代的官话与方言
- 元杂剧与官话
- 元大都人就说胡同儿
- 明初五方杂处的北京话
- 明代的正韵与话本小说
- 努尔哈赤看《三国》
- 康熙皇上喜欢说汉语
- 乾隆爷也说北京话
- 清末的京腔儿旗人话
- 说不完的《红楼梦》
- 北京话是全中国最优美的语言
- 《金瓶梅》与《红楼梦》的语言
- 窝囊人写出英雄传
- 《儿女英雄传》里的北京话
- 王照力排众议选国语
- 普通话的标准来之不易
- 北京话是活的
- 萧乾的京腔一辈子没改口儿
- 穷不怕的相声与江湖口
- 相声名家当语言学教授
- 侯宝林也爱玩现挂
- 那志良听相声催眠
- 第二辑
- 先有京腔儿后有京味儿
- 京腔儿不是装出来的
- 北京话里的土音儿
- “京白”、“韵白”是两码事儿
- “京片子”嚼的是味儿
- “曹操”发怵儿化韵
- 什么情况要用儿化韵
- 约定俗成的地名儿化韵
- 儿化韵有一定之规
- 儿化韵的困惑
- 池子里“跑”着呢
- 北京话与保定话的儿化韵比较
- 笑当“张飞”的“二流”
- 老爷子幽默玩“冬眠”
- 跟启功笑谈“鬼市”
- 启功的幽默张嘴就来
- “五一九”之夜抖机灵
- 修车的说自己是“拿破轮”
- 老北京人“卖山音儿”
- 北京话的含蓄与委婉
- 损人不带脏字的北京话
- 老舍夫人的“燕语莺声”
- 北京话的轻声“音变”
- 北京话张嘴“吞”字儿
- 让人莫名其妙的“变音”
- 北京话里的讹化字
- 您知道祈年殿念“旗年殿”吗
- “自来红”变成了“自啦红”
- “我脚着”是啥意思
- 慈禧赐名的“咯吱”不靠谱儿
- “死”有上百种说法
- “走”字敢情是大忌
- “老炮”原来是“老泡儿”
- “拍婆子”也是黑话
- 老北京天桥的隐语
- 行话不能望文生义
- 第三辑
- 京城独有的方言土话
- 假如生活“户哝”了你
- 看戏北京人说“听戏”
- 翁偶虹的“洗练”北京话
- “话佐料”与口头语儿
- 词尾后缀并非可有可无
- 说着顺口儿的“四字格”
- “倒装句”您肯定说过
- 北京土话中的满语
- “䁖䁖”原来是外语
- 串了“秧儿”的外来语
- 有嚼头儿的俏皮话
- 带“洋”字的土话“欧喔”了
- 被光阴“埋葬”的土话
- 什么叫“姨以儿挨家”
- “把墙挂在枪上”的平谷话
- 延庆话“机密”是明白
- 流行语玩的就是“流行”
- 流行语也会成“流星语”
- 网络语言对北京土话的冲击
- “热词”是为抓眼球
- 年一过“词儿”就凉
- 吐口唾沫都能成“热词”
- 热词是由北京话衍化的
- 北京话的几个特点
- 学说北京话并不难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