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7.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3千字
字数
2018-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所收入的文章,辩证唯物史观的立场全都贯穿其中。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作者在挖掘、整理、鉴别、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的同时,着重提出了研究这一学科的科学方法论,即认为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必须是符合科学特点或具有科学倾向的的心理思想,并倾向于其中唯物论倾向的思想内容。具体在中国古代心理学方面,作者提出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七大范畴。
本书编排旨在能体现作者所提出的这七大范畴,并以此为依据将其作品分门别类地加以划分,有益于读者深入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潘菽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 第一章 总论
- 一、 挖掘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这个丰富的矿床,首先要明确的两个问题
- 二、 关于系统发掘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工作步骤、正确指导思想与方法论
- 三、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刍议
- 第二章 人贵论
- 一、 人贵论
- 二、 比较集中地研究“人的所以为贵”的心理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三、 《尚书·泰誓》等古籍中提出的人贵论,是我国古代最独特最根本的心理学思想
- 四、 荀况强调人和动物有本质区别:有辨、有义、能群,是“最为天下贵”的
- 第三章 形神论
- 一、 科学的形神论是中国古代延续未绝的另一个根本性的心理学思想
- 二、 列举从战国至明代学者尤其是东汉王充对唯物论认识论心理学思想的杰出贡献
- 三、 评王充关于心身关系的朴素唯物论看法及其两个缺陷
- 四、 评述范缜对心身关系问题较系统的唯物论科学论断及其不彻底性
- 五、 《荀子·天论》篇中有关心理学的十分光辉的唯物论论断
- 第四章 天人论
- 一、 刘禹锡的“天与人交相胜”比柳宗元《天说》具有较深刻的朴素辩证观点
- 二、 从刘禹锡的《天论》中正确对待“天定胜人”和“人定胜天”问题
- 三、 对刘禹锡关于天人关系的光辉见解,心理学所应注意到的三个要点
- 四、 王安石的短文《老子》中所阐明的关于人和大自然的关系的光辉思想
- 第五章 性习论
- 一、 习与性成
- 二、 性习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讨论得最多有待发扬光大的科学原理
- 三、 “习与性成”是一个我国古代思想家一个十分光辉的、可贵的科学论断
- 四、 对两千年来争论的性恶性善问题的辩证分析与评释
- 五、 评两千年唯心论学者的先验论的性善论的发展及后期李翱的性善情恶论
- 六、 《孔丛子》中值得注意的有关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见解
- 七、 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唯物观点及孟轲主观唯心论的强辩
- 八、 评西汉贾谊关于“人性不甚相远”“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等光辉理论
- 九、 评王充关于人性善恶问题的见解
- 十、 王充对善恶问题有创新贡献,但未跳出前人的两个基本观点
- 十一、 王充思想的最大缺点及其突出的五点贡献
- 十二、 韩愈关于儒家人性理论的一种大体的综合
- 十三、 柳宗元的《天爵论》中关于人性的论述,是接近于科学的杰出见解
- 十四、 欧阳修未忘“习与性成”的古代宝贵论断,但未能批判唯心论的人性论
- 十五、 明代王廷相对人性问题提出了生成和习成两种智能的正确看法
- 十六、 龚自珍的《阐告子》抓住了“善恶皆后起者”学说的核心,但申述不无问题
- 十七、 荀况的性恶论对批驳先验论的性善论有重要进步意义
- 十八、 对荀况性恶论的主要根据的分析考察
- 十九、 对荀况性恶论提出几点问难
- 第六章 知行论
- 一、 知行说这个可贵的传统思想的实质在于对行,即实践的重视
- 二、 对从古到今论知行的先后、轻重、难易、并列等八个问题,予以辩证科学的阐释
- 三、 中外古代哲学中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看法都基本上是二分法
- 四、 对李贽论“才与胆皆因识见而后充”的评释
- 五、 荀况关于人的认识问题的见解十分辉煌
- 六、 荀况强调学习,认为人非天生,无非积习而成,这种说法是符合唯物论的
- 七、 荀况关于思想和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的合乎科学的论断,也是罕见而突出的
- 八、 荀况对“知”的许多看法在我国思想史上是难得而光辉夺目的
- 第七章 情二端论
- 一、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情绪理论的重要贡献
- 二、 《韩非子·解老》中的“慈故能勇”的评释
- 三、 我国古代另一个相当一贯的重要心理学思想是关于情的分类理论
- 四、 荀况对情的独特说法,并把情分为两“大端”的一种重要贡献
- 五、 关于感知觉,荀况也有值得称道的论述
- 六、 荀况的《正名》等篇对“欲”“情”等的光辉论述,远超其他思想家
- 第八章 主客论
- 一、 由惠施的“万物毕同毕异”、荀况的“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可推导出“类则类之”这一规律
- 二、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或“类则类之”这种规律的适用性及易犯的错误
- 三、 物质不生不灭说
- 四、 评孔穿和公孙龙对“白马非马”和“臧三耳”的辩论
- 五、 荀况以唯物论观点正确分析错觉产生的原因及条件,确实难能可贵
- 六、 荀况关于“心者形之君也”“形具而神生”等光辉诊断
- 七、 对荀况的命名总规律“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的评释
- 编者跋
- 出版说明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出版集团是新闻出版总署1999年批准组建的全国首批7家试点出版集团之一,拥有北京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文津出版社、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十月》《父母必读》《少年科学画报》《北京卡通》《夜北京》杂志社。集团前身北京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 集团公司作为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出版机构,牢牢把握正确的出版方向,为广大读者奉献了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50余年来共出版各类图书2万余种、15亿多册,出版物获得多项国家级出版大奖和文学大奖。每年出版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物近3000种,其中新书约1600种,在销品种约8000种。出版物在全国零售市场持续稳居前列。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北京出版社曾两次获得“最受读者喜爱的出版社”。2009年,集团公司获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