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2千字
字数
2013-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小说叙事学领域、特别是电影叙事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之一,在近30年来被奉为权威。
内容简介
本书在有效综合俄国、法国、英美的符号学、语言学、叙事学等各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着眼于广义“叙事”(包括各种媒介的叙事,尤其是小说与电影两大媒介),对“故事”与“话语”两大范畴进行了严格区分和细密论证,从而廓清了一般叙事之结构。
导论部分由“表达/内容”与“质料/形式”的纵横交叉,区分出“表达的形式与质料”和“内容的形式与质料”,进而厘定了“故事(内容)”与“话语(表达)”各自的涵盖领域。第二、第三两章是关于“故事”的具体展开,分别对“事件”与“实存”两方面加以论证。第四、第五两章则是关于“话语”的具体展开,对“非叙述”与“叙述者”的若干形式进行了精细区别和论证。结语部分给出了“叙事结构示意图”。
此书在叙事理论史上具有广泛影响。其中的“叙事一交流情境示意图”与“叙事结构示意图”被频繁征引、讨论。它对于叙事学、小说理论、影视美学等领域的学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出版说明
- 序言
- 第一章 导论
- 叙事与诗学
- 叙事理论诸要素
- 叙事是符号结构吗?
- 表现与物质客体
- 叙事推断、选择与一致性
- 叙事结构概述
- 连环漫画一例
- “读”与“读出”
- 第二章 故事:事件
- 顺序、偶然性与因果关系
- 逼真性与动机
- 核心与从属
- 故事与反故事
- 悬念与惊奇
- 时间与情节
- 顺序、时长与频率
- 时间差别如何表现
- 叙事宏观结构与情节类型学
- 第三章 故事:实存
- 故事—空间与话语—空间
- 电影叙事中的故事—空间
- 文字叙事中的故事—空间
- 故事—实存:人物
- 亚里士多德的人物理论
- 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人物观
- 托多罗夫和巴特论人物
- 人物是开放结构还是封闭结构?
- 走向开放的人物理论
- 人物:特性的聚合
- 人物的种类
- A.C.布雷德利与人物分析
- 背景
- 第四章 话语:“非叙述”的故事
- 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真实读者、隐含读者、受述者
- 视点及其与叙事声音的关系
- 电影中的视点
- 叙述者与人物的言语行为
- “非叙述”的一般表现
- “非叙述”的类型:书面记录
- 纯粹言语记录
- 自白
- 思想记录:自由直接文体=内心独白
- 意识流=自由联想
- 电影中的内心独白
- 第五章 隐蔽叙述者与公开叙述者
- 隐蔽叙述者
- 有间接标记的自由文体
- 叙事目的下的句子操作:以预设为例
- 叙事传达中的权威之限制
- “转换限制性”的与“全知”的内心进入
- 公开叙述:环境描写
- 公开叙述:时间性概述
- 对人物所未想、未说内容的报告
- 性格与议论
- 议论
- 含蓄议论:反讽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
- 对故事的议论:解释
- 对故事的议论:评判
- 对故事的议论:概括
- 对话语的议论
- 受述者
- 结语
- 叙事结构示意图
- 译后记:该来的还是来了
- 一
- 二
- 三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