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4千字
字数
2017-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哲学家赵汀阳作品,对第一哲学概念的讨论。
内容简介
所谓第一哲学,即哲学的哲学,或称元哲学。这是哲学的根基,西方哲学把形而上学作为第一哲学。
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哲学的核心概念,公认有笛卡尔的“思”和黑格尔的“存在”,赵汀阳此著提出并论证,哲学还需要“行”作为支点,现代哲学要从“思”的问题转向“行”的问题,从反思物的世界转向反思事的世界,事的世界就是人创作出来的生活,接续了他一贯的主张——哲学旨在讨论关于可能生活。
赵汀阳的哲学著作,特点在其很强的思辨能力和晓畅的文字表达,逻辑缜密而又别开蹊径,读来给人以思想的乐趣。他的哲学研究路径是,运用西式哲学的方法,处理中国思想的问题,因而既有西式哲学的逻辑性,又具有中国哲学的旨趣,故其思想被称誉为“中国人的形而上学”。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可能所以困惑
-
导言: 第一哲学何以第一?
-
第一部分: 人们言说世界而世界如其所是
-
1. 物的世界有什么
-
2. 从事物转向意识
-
3. 方法决定解释
-
4. 意识有什么世界就有什么
-
5. 怀疑论是挥之不去的影子
-
6. 形而上学被逐后化装归来
-
7. 语言并不能为事实做主
-
8. 一种对存在不惑的形而上学
-
第二部分: 从世界之谜到生活之惑
-
1. 没有答案的问题仍然是问题
-
2. 到底哪些东西是超越的?
-
3. 存在论问题只出现在超越者之间
-
4. 如果给每人一个世界
-
5. 互为超越性:报复与报答
-
6. 初始状态与演化状态
-
7. 求助伦理还是求助政治?
-
8. 标准的丧失
-
第三部分: 事的世界之创世论
-
1. 物的世界与事的世界
-
2. 存在论换位
-
3. 作为创世论的存在论
-
4. Facio ergo sum
-
5. 共在先于存在
-
6. 共在的初始状态
-
7. 关系理性,策略模仿与存在论报应
-
8. 存在的高贵化
展开全部
共在才能共存
作者这句话非常深刻的点出了人性的特点:人性天生利己,所以利己不是错误,错的是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私最大化并不等于个人幸福最大化,而且,自私最大化也不能达到个人幸福最大化。也就是说,追求个人价值追逐个人利益无可厚非,但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为底线,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价值更高尚。
我本以为
曾几何时,读了万维钢老师讲的《无为》,我以为这样的书,才是国学家应该努力的方向。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真正的读国学,或许就应该像赵汀阳先生这样,从中吸取养分,解决现代性的问题。这本书我没读懂,读的头疼,但不可否认,赵汀阳的文字有一种魔力。你会不自觉的喜欢上他讲的哲学。即便像我这样,哲学是不可逾越的。
哲学的元问题
01 哲学的归哲学 赵汀阳带给人的惊艳,是从前言就开始的。开篇第一句话 “本书思考与每个人相关的形而上问题”,简洁到极致也深刻到极致。他接着说 “思考自然的伟大秘密也许需要天才,但反思人的渺小秘密仅仅需要诚实,因为生活的秘密无处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明显可见,除非视而不见或者明知而拒之。” 接下来赵汀阳的思考便从什么是哲学问题开始。“什么是哲学研究的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从哲学诞生之日起,这些问题便与宗教问题、科学问题、伦理问题交织在一起。在人类对世界认识有限的早期,知识论占据着哲学的主流,古希腊的哲学家热衷于探寻物质的构成、世界的本源。几千年过去了,许多问题都有了答案,但哲学问题依然模糊不清。于是有人感叹:相比于古希腊时代自然科学不论在宏观还是微观都有了颠覆性的进步,而哲学依然停留在柏拉图的问题上。所以霍金说 “哲学已死”,维特根斯坦说 “即使所有科学问题都被回答了,生活问题都尚未触及”,而赵汀阳更进一步说 “哲学尚未开始”。 赵汀阳的雄心便是将所有不属于哲学的问题从哲学的范畴中剔除出去,并以此为起点构建他的哲学大厦。在赵汀阳的词典里,哲学不是知识论,不是必然性,而是可能性,它无法穷尽并终将一直存在下去。 02 可以被研究的哲学问题 在剔除了属于自然科学、神学、伦理学问题的基础上,赵汀阳继续缩小哲学问题的范畴。在他看来,并不是所有哲学问题都可以成为被研究的问题。他从存在论出发,指出人至少存在于四个世界中:一个是由物组成的世界,即自然或物理的世界;另一个是语言的世界,由语词、语句和语法组成;再一个是所思的世界,由意向、观念和意象组成;最后一个是事的世界,也就是实践或行为的世界,由人所做的所有事情组成。物的世界由上帝主宰,人无能为力无所作为,因此不是问题;语言的世界空无一物,只是一个工具,也非哲学问题;所思的世界具有主观性,无法成为普遍问题;只有事的世界,由人的行为所塑造,才是哲学应该研究的问题。换句话说,命运问题交给上帝,选择问题交给人类。赵汀阳从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在” 这个存在问题出发,证明一切存在都在行动和选择中存在,都在与他们的交互关系中存在。人不可能只是存在而不选择,仅仅思考不足以证明存在,思考为什么存在不如思考怎么存在。因此赵汀阳提出 “我行故我在”,既是对 “我思故我在” 的超越更是一种未来关联的思维角度。面对生活,我们此刻的每一个选择,都让未来有所改变,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 03 第一哲学支点 顺着这个思路,如何 “行” 的问题自然就成为哲学的第一问题,也就是如何创造性地选择生活,选择一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在所有可能的选择中,什么是好的选择,赵汀阳提出了一个虽然抽象但是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标准,即一种选择如果不会在其未来性中被否定就是善的选择。换句话说,一种选择不会导致其自身被否定的结果,就是 “善在”。显然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建立在 “个人主体性” 的基础上。因为个人利益最大化往往会伤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存在主义说 “他人即地狱” 便是基于个体的 “超越性” 而言。于是赵汀阳在哈贝马斯的 “交往理性” 的基础上,提出了 “关系理性” 的概念,在事的世界里,个人无法独自成事,所有的行为必定牵涉其他人,人的每一个选择都与他人有关,都在共同改变历史的走向。于是,选择生活的可能性就具象为选择与世界与他人共处的方式问题。更为精彩的是,赵汀阳引入博弈论说明,一种基于关系的并非完全自私的选择因为多次博弈、模仿行为和报复行为,除了道德上的善同时也具有博弈论上的优势。也就是说这种好的选择同时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对比之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就是一个十分糟糕的选择。赵汀阳的魅力大约就在于此,不仅提出问题,还会给出经得起推敲的合理答案。特别是推理过程中,赵汀阳引入了道家和儒家的理论,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哲学概念,令人耳目一新,其推导过程之精彩,非亲自阅读不能领略。
- 查看全部8条书评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