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你还原法国绘画的黄金时代,挖掘印象派的真切来路。

内容简介

在欧洲艺术史上,印象派的产生成为了新旧两个时代的分水岭。印象派之后,现代艺术脱离了以再现对象为目的的传统形式,变得自由丰富。印象派因而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价值。但是,在印象派的强烈光环之下,人们往往忽略了与之分享同一时代的学院派画家。他们具有更严格的技术训练,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高的地位——在一个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国度中——这意味着他们绝非简单的尸位素餐之辈。

本书瞩目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学院艺术,主要使用图像学、阐释学以及文献法,通过对当时法国学院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的解读和梳理,简介学院作为一个艺术机构的基本情况,同时探讨其在社会转型期承担的重要职能。

具体到艺术史的层面,本书对学院中风格技法观念的演变、学院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他们与独立艺术家共同构成的艺术生态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以期再现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历史语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读马萧《印象派的敌人》
  • 序二:“敌人”的价值
  • 绪论
  • 第一章 沙龙
  • 一 失落与光荣
  • 二 名利场
  • 第二章 学院
  • 一 学院、学会、学校
  • 二 私人画室
  • 三 师承与脉络
  • 第三章 风格
  • 一 主义之争
  • 二 绘画等级制
  • 三 多元的学院
  • 四 新世界、新技术
  • 五 世纪末
  • 第四章 成功
  • 一 经济生活
  • 二 名望
  • 三 进入先贤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 1789—1870年沙龙的基本状况一览表
  • 二 19世纪法兰西美术院绘画罗马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 三 19世纪法兰西美术院院士一览表(共十四席)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