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文学、电影、绘画和行为艺术等各个方面,论述了阿拉伯、伊朗、印度、日本和中国的文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的审美趣味的迎合。

内容简介

现当代阿拉伯、日本和印度等东方国家和地区的文坛和艺术界,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文坛 “为翻译而写作”,影坛 “为获奖而拍摄”,画坛 “为展览而绘画”的现象。这些文艺现象一个总的特点就是迎合西方的审美取向,表现东方社会的愚昧、落后、神秘、荒诞、怪异,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正好符合了西方对“他者”东方的想象。

这一类的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存在“媚西”的心理,对特殊的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人物、环境、情节上进行“奇观式”的展示;艺术形式上一味追求新奇怪异的效果。

尽管创作主体为促进社会而揭示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主观上并不具有他者化的意愿,但西方的文化市场和评论界也往往以“他者”的眼光对这类的作品表示出赞赏,从而诱导了一些后来的东方创作者趋向他者化的文艺创作。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 绪论 东方文艺创作的他者化
  • 一、他者化与西方化
  • 二、东方文化的他者化倾向
  • 上编
  • 第一章 东方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 第一节 阿拉伯作家:从洋人情结到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 第二节 中国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 第三节 日本文坛的诺贝尔文学奖策略
  • 第二章 东方文学中的他者视角
  • 第一节 西方中心主义的创作视角
  • 第二节 阿拉伯现代文学中的“他者”眼光
  • 第三节 日本文学:对“他者”的迎合与自然的意识之间
  • 第三章 他者化:神秘怪诞的东方
  • 第一节 杰马勒·黑塔尼苏菲神秘世界的构建
  • 第二节 奈保尔与纳拉杨对神秘印度的不同认知
  • 第三节 中国文学中的荒诞母题
  • 第四章 他者化:东方文学作品中的落后与堕落主题
  • 第一节 阿拉伯作家笔下的落后现象
  • 第二节 普列姆昌德对印度社会落后现象的揭露
  • 第三节 媚俗堕落的中国写作
  • 第五章 “为获奖而拍摄”的东方电影
  • 第一节 阿拉伯电影: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 第二节 迎合西方的伊朗获奖影片
  • 第三节 西方大奖诱惑下的中国电影
  • 第六章 为展览而美术:另类的行为艺术及前卫派绘画
  • 第一节 创作主体普遍追求作品被展览的浮躁心态
  • 第二节 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生吞活剥与文化虚无主义倾向
  • 第三节 另类的行为艺术
  • 下编
  • 第七章 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想象与消费
  • 第一节 好莱坞电影中的阿拉伯主题和阿拉伯形象
  • 第二节 东洋迷梦:西方视野中奇异的“他者”
  • 第三节 西方人从文艺作品中读解到的中国
  • 第四节 欧美文化市场对阿拉伯文学的消费
  • 第八章 传统东方学与他者化
  • 第一节 殖民运动与东方学
  • 第二节 东方学家的东方主义倾向
  • 第三节 阿拉伯—伊斯兰形象的构建
  • 第九章 后殖民主义与他者化
  • 第一节 殖民和后殖民时代的模仿
  • 第二节 阿拉伯现当代作家的后殖民主义倾向
  • 第三节 后殖民倾向的印度英语文学和侨民文学
  • 第十章 文化误读与他者化
  • 第一节 文化误读和他者化的普遍性
  • 第二节 区分不同的文化误读
  • 第三节 消除文化交流中的“贸易逆差”
  • 第十一章 结语:建立多样化的世界文化生产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