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不可朗读
语音朗读
248千字
字数
2021-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三十年潜心思考集大成之作,确立“文学教育”的宗旨、功能及发展方向,反省当下中国以积累知识为主轴的文学教育,唤醒压在学问底下的温情、诗意与想象力。
内容简介
文学作为“专业”的魅力正日渐消退,而作为“修养”的重要性却迅速提升。当今很多人缺乏独立阅读、深入思考、自由表达的能力与兴趣,而文学教育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环。
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多年来始终关注着文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文学如何教育》是他三十年来对该主题的思考总结。在这个快餐时代,文学应当何去何从?当下中国以知识积累为主轴的文学教育走入了哪些误区?学文学究竟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怎样学语文,怎样读书?就文学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书完整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为“文学教育”确立了宗旨、功能及发展方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人文视野
- 理直气壮且恰如其分地说出人文学的好处
- 人文学·语文课·演讲术
- 人文与科技:对话的必要与可能
- 人文学科的评价标准
- 诗意校园
- “文学”如何“教育”
- 诗歌乃大学之精魂
- 校园里的诗性——以北京大学为中心
- 大学故事的魅力与陷阱——以北大、复旦、中大为中心
- 中文传统
- 那些日渐清晰的足迹
- “中文教育”之百年沧桑
- 百年阳光,百年风雨
- “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
- 知书、知耻与知足
- 中文人的视野、责任与情怀
- 文学课程
- “文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
- 四代学者的文学史图像
- 反思“文学史”
- 假如没有“文学史”……
- 文学史、文学教育与文学读本
- “文学史”的故事
- 现代文学
- 走出“现代文学”
- 学术史上的“现代文学”
- 文学史家的报刊研究——以北大诸君的学术思路为中心
- “未刊稿”及其他
- 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现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及可能性
- 通俗文学
- “通俗小说”在中国
- 学术史上的俗文学
- 俗文学研究的精神性、文学性与当代性
- 作为一种精神气质的“游侠”
- 乡土教材
- 在“爱国”与“爱乡”之间——以晚清潮州乡土教材的编写为中心
- 乡土教材的编写与教学——关于《潮汕文化读本》
- 如何谈论“故乡”
- 民族文学
- “多民族文学”的阅读与阐释
- 编一册少数民族文学读本,如何?
- 语文教学
- 知识生产与文学教育
- 发现语文之美,享受阅读之乐
- 语文之美与教育之责
- 语文教学的魅力与陷阱
- 如何谈论“文学教育”
- 读书方法
- 与学者结缘
- 生于忧患
- 同一个舞台
- 休闲时代好读书
- 读书三策
- 有才华是好的,横溢就可惜了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