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着眼于中国自贸协定面临的时代挑战和专门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全球后金融危机新时期,基于中国的利益、立场和规则主张,系统整理了中国自贸协定的既有文本,对其议题项目、篇章结构与和规则取向等宏观要素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时代中国自贸协定法律范式的基本特征和应有立场,以期服务于新时代中国扩大改革开放、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顶层设计。

首先回顾中国自贸协定概况,归纳其法律特征;而后进行实证研究,指出传统中式自贸协定将重心放在关税削减和市场准入承诺上,在经贸规则构建与改革方面较为消极。中国“入世”以来,国内外经贸政策导向已发生明显变化,国际经贸规则及其变化给中国造成外部压力,中国有必要对自贸协定及其实践作出及时的战略性调整,积极运用自贸协定参与全球价值链和推进可持续发展,表达自身经贸利益点和法律规则诉求,并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引领的“效率提升型制度”,确保中国对国际经贸规则的参与权与话语权。

在对世界范围内相关理论和实践作系统性考察与借鉴后,《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范式研究》基于国际经济法学科范式和中国国情,系统归纳和阐述了新时代中国自贸协定范式的构建思路,提出了“变与不变”的规则主张。“变与不变”将是新时代中国自贸协定法律范式的要义所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缩略语表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命题之缘起
  • 一、全球新背景下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实践动态
  • 二、全球新背景下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范式研究的必要性
  • 第二节 以往学术史回顾
  • 一、中外自由贸易协定法学文献的梳理
  • 二、以往法学文献的借鉴价值
  • 第三节 研究目标、方法与框架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框架
  • 第一章 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文本的法律特征
  • 第一节 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实践概况
  • 第二节 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文本的主要法律特征
  • 一、对贸易自由化的专注倾向
  • 二、对“市场经济地位”的特别强调
  • 三、对投资自由化的保守立场
  • 四、对“21世纪新议题”的谨慎态度
  • 五、对世界贸易组织文本的大量参照
  • 六、若干制度安排的灵活性
  • 第三节 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文本特征的动因分析
  • 一、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文本特征的初步结论
  • 二、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文本特征的形成动因
  • 第二章 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效分析与反思
  • 第一节 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对经贸利益的正面促进
  • 一、特定代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数据
  • 二、全面纵览:中国各个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数据
  • 第二节 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关税优惠的低利用率问题
  • 一、2010年之前的状况
  • 二、2010年之后的状况
  • 第三节 以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利用率状况的分析与反思
  • 一、对数据资料的深度解析
  • 资料一
  • 资料二
  • 资料三
  • 资料四
  • 二、对利用率状况的宏观思考
  • 第四节 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关于经贸利益的待开发区
  • 一、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谈判的缘由
  • 二、自由贸易协定中的经贸制度构建和营商环境建设
  •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面临的政策与形势
  •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的国内发展政策导向
  • 一、入世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 二、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三、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系列改革举措
  • 第二节 转型期中国的国际经贸政策导向
  • 一、背景: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
  • 三、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结合
  • 四、新时代中国国际经贸实践身份和利益的双重性
  •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面对的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形势
  • 一、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舞台的中心迁移
  • 二、各国争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竞争性态势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范式构建的客观趋势与主观立场
  • 第一节 客观趋势:世界经济活动新特征对国际经贸规则的新要求
  •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兴起对国际经贸规则的新要求
  •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兴起对国际经贸规则的新要求
  • 三、小结
  • 第二节 主观立场:重新认识“少边主义”与发展中大国利益
  • 一、背景:新时代中国推进全球治理变革、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全球思维
  • 二、工具:对“少边主义”治理意义的重新挖掘
  • 三、目标: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少边治理工具的功能探讨
  • 四、总结:重新认识“少边主义”与发展中大国利益
  • 第五章 国际社会相关借鉴与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范式归纳
  • 第一节 以往学术界与国际组织的成果
  • 一、“区域主义多边化”会议的改革建议
  • 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代表性文件
  •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寥寥成果
  • 第二节 欧盟TTIP谈判立场文件的借鉴
  • 一、货物贸易
  • 二、服务贸易、投资与电子商务
  • 三、经贸规则
  • 四、监管合作
  • 五、专门导向与特殊问题
  • 六、争端解决
  • 七、小结
  • 第三节 世界范围内其他重要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状况
  • 一、CPTPP的问世及其对TPP的修改
  • 二、NAFTA的重新谈判以及USMCA的问世
  • 三、RCEP谈判进展
  • 第四节 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范式构建思路的归纳
  • 一、对国际社会改革建议与实践动态的总结
  • 二、对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现有法律实践的反思与对策
  • 三、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范式构建思路的归纳
  •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规则之变
  • 第一节 议题项目之变
  • 一、各种议题项目的性质归类
  • 二、众多议题和章节间法律关系的整合
  • 三、小结
  • 第二节 利益要点之变
  • 一、重新认识知识产权“超TRI PS”规则与中国利益
  • 二、重新研判其他议题
  • 第三节 开放模式之变
  • 一、负面清单开放模式的引入
  • 二、公众参与问题的新对待
  • 第四节 优惠授予面之变
  • 一、“非成员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
  • 二、原产地规则的未来趋向
  • 第七章 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规则之不变
  • 第一节 市场准入力度加深之不变
  • 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继续推进市场准入的好处
  • 二、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继续推进市场准入的利益点
  • 第二节 公共监管权力保持之不变
  • 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保持公共监管权力的理论依据
  • 二、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之于公共监管权力的工具意义
  • 三、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保持公共监管权力的实施思路
  • 第三节 特殊与差别待遇坚持之不变
  • 一、特殊与差别待遇概论
  • 二、西方国家对中国特殊与差别待遇的极力限制
  • 三、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对特殊与差别待遇的坚持方针
  • 第四节 协定条款软硬并行之不变
  • 一、成因之一: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议题处理需要
  • 二、成因之二: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公共政策需要
  • 三、成因之三: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非传统收益”需要
  • 全书结论
  • 一、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范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 二、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范式构建的具体阐释
  • 三、新时代中国自由贸易协定法律范式构建的未来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外文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