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11千字
字数
2017-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华读书报》“2017年不可错过的25种历史和传记好书”。
内容简介
“明学”作为“宋学”的继承者,并称“宋明理学”。明代的土大夫理应属于隋唐以后新型的士大夫,然就明代士大夫极度追求“清议”,且具个性解放的特点来说,其精神世界则又是六朝士大夫的直接继承者。
本书从君子、小人之辨,出处、仕隐的困惑,忠孝节义的两难困境,生与死的抉择,雅俗之辨及其互动等多个视角,通过思想与社会交互为用的研究方法,亦即历史与社会的脉络中去阐释明代士大夫的知识与行动。这无疑与以往的研究过于偏向“观念史”不同,而是希望在政治史、教育史、地域研究等领域的相互关联之下,重新诠释明代思想史的实际动态。这是一种精神史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考察土大夫的精神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
- 二、士大夫、士大夫家族及其关系网络
- 三、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及其转向
- 第一章 君子小人之辨
- 一、引言
- 二、从道德人格看君子小人之辨
- 三、从政治人格看君子小人之辨
- 四、君子、小人之辨的历史转向
- 五、结语
- 第二章 出处仕隐的困惑
- 一、引言
- 二、出处进退:士大夫的“大闲”
- 三、仕抑或隐:士大夫的困惑
- 四、出处仕隐观的新动向
- 五、出处仕隐:士大夫的抉择
- 六、结语
- 第三章 忠孝节义的两难境地
- 一、引言
- 二、士大夫的忠孝观及其转向
- 三、士大夫的节义观及其转向
- 四、士大夫忠孝节义的行为实践
- 五、结语
- 第四章 生死之间的抉择
- 一、引言
- 二、生死观:儒佛道之辨及其合流
- 三、士大夫的生死观及其转向
- 四、士大夫面对生死的行为抉择
- 五、结语
- 第五章 雅俗之辨及其互动
- 一、引言
- 二、雅俗之辨:雅与俗的两分
- 三、雅俗互动态势的形成
- 四、士大夫的崇雅意识及其精致生活
- 五、结语
- 余论
- 一、明清易代与江南士大夫家族的衰替
- 二、清初士大夫遗民的头发衣冠情结及其心理分析
- 三、清初礼教秩序的重建与士大夫精神史的波折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