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知名史学专家柯博文从局外视角,剖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内容简介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对当时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升降分合,进行了相当细致独到的分析。

日本的威胁、进攻和各种无理的经济要求给国民党政府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也引起了民众的愤慨。但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面对日本的挑衅,多次作出让步,因为其首要目标是与国内竞争对手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

蒋的政策在国民党内部造成紧张局势,政府内外其他主要领导人纷纷提出替代方案。随着日本军事扩张的不断加剧,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力的中央政府,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的历史出口。概言之,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行为激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促使民众觉醒和团结,最后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团结国内各种力量一致抗日。

作者提出,中国开启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之路,其建筑师是毛泽东,而非蒋介石。而30年代因日本入侵所形成的权力结构,也恰好成为蒋介石留给毛泽东的政治遗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者言
  • 佳评推荐
  • 中文版序言
  • 鸣谢
  • 前言
  • 第一章 满洲、上海和不抵抗
  • 不抵抗的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1927—1931)
  • 中国军事和政治的联合(1927—1931)
  • 对不抵抗的挑战
  • “一·二八事变”
  • “一·二八事变”的遗产
  • 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及其政策的反对者
  • 政府内部的政治困境
  • 东北的抵抗
  • 南京与抵制日货运动
  • 民众对不抵抗的反应
  • 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 第三章 华北的新危机:山海关、热河和《塘沽协定》
  • 对热河危机的反应
  • 长城抗战
  • 黄郛与《塘沽协定》
  • 对《塘沽协定》的反应
  • 第四章 《塘沽协定》与中国政治
  • 冯玉祥与民众抗日同盟军
  • 日本问题与南方政治
  • 塘沽与南京政权的政治结构
  • 第五章 1934年南京的妥协政策
  • 天羽主义
  • 关税和贸易问题
  • 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
  • “攘外必先安内”的重申
  • 第六章 敌乎?友乎?
  • 中日亲善?
  • 关东军反对和平举措
  • 《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
  • 《新生》事件
  • 危机的后果
  • 蓝衣社在华北
  • 第七章 直到和平无望
  • 南京的政治骚乱
  • 中日经济提携
  • 1935年11—12月的自治危机
  • 和平内阁
  • 第八章 群众的抵抗浪潮
  • 邹韬奋与全国救亡运动
  • 日本的强硬态度
  • 日本支持下的华北走私
  • 国民党政治与抵抗问题(1936)
  • 一连串的事件
  • 绥远事件
  • 第九章 走向冲突——西安及其之外
  • 西安事变
  • 西安:没有回答的问题
  • 日本与西安事变
  • 战争
  • 结论
  • 征引文献
  • 人名译名对照表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浙江人民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是一家综合性社科类出版社,主要出版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类图书。 作为一家优秀的地方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2006年,被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近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引领,出版了《之江新语》《红船精神问答》《心无百姓莫为官》《读懂“八八战略”》《中国模范生》《东方启动点》《人民公开课》《中华传世藏书》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其中,5种图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种图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国家图书奖),12种图书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图书奖)。2010年至今,共15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之江新语》多语种翻译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多种图书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 在“思想引领时代、知识服务用户”价值观引领下,浙江人民出版社坚持专业立社,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产品线建设,着力打造时政、财经、文史三大板块特色品牌,出版了《之江新语》《大数据时代》等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5G时代: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大变革》《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最好的告别》《上帝的手术刀》《星际穿越》等图书在全国市场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