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是老舍作品中最长的一部,也是写作时间最长、花费精力最多、完成过程最艰难的一部作品。

内容简介

《四世同堂》系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是老舍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表现了抗战期间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争,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足本,由翻译家毕冰宾(黑马)据浦爱德与老舍合作翻译的《四世同堂》英文稿回译。补全了已经散佚的第三部《饥荒》的最后十六节,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老舍的文风,在信达雅三重标准上,对已经面世的版本又有所超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四世同堂:足本 第一部 惶惑
  • 第一部 惶惑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二十一
  • 二十二
  • 二十三
  • 二十四
  • 二十五
  • 二十六
  • 二十七
  • 二十八
  • 二十九
  • 三十
  • 三十一
  • 三十二
  • 三十三
  • 三十四
  • 四世同堂:足本 第二部 偷生
  • 第二部 偷生
  • 三十五
  • 三十六
  • 三十七
  • 三十八
  • 三十九
  • 四十
  • 四十一
  • 四十二
  • 四十三
  • 四十四
  • 四十五
  • 四十六
  • 四十七
  • 四十八
  • 四十九
  • 五十
  • 五十一
  • 五十二
  • 五十三
  • 五十四
  • 五十五
  • 五十六
  • 五十七
  • 五十八
  • 五十九
  • 六十
  • 六十一
  • 六十二
  • 六十三
  • 六十四
  • 六十五
  • 六十六
  • 六十七
  • 四世同堂:足本 第三部 饥荒
  • 第三部 饥荒
  • 六十八
  • 六十九
  • 七十
  • 七十一
  • 七十二
  • 七十三
  • 七十四
  • 七十五
  • 七十六
  • 七十七
  • 七十八
  • 七十九
  • 八十
  • 八十一
  • 八十二
  • 八十三
  • 八十四
  • 八十五
  • 八十六
  • 八十七
  • 八十八
  • 八十九
  • 九十
  • 九十一
  • 九十二
  • 九十三
  • 九十四
  • 九十五
  • 九十六
  • 九十七
  • 九十八
  • 九十九
  • 一〇〇
  • 一〇一
  • 一〇二
  • 一〇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和平抵万金

    老舍的这部《四世同堂》读完了。又读完了一部大部头📚,而且还是值得一看的大部头。四世同堂有 1016 页,但可读性很强。情节丰富,不会担心冗长乏味读不完的问题。我是读了差不多二十三个小时。四世同堂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北平。描述了生活在小羊圈里的北平老百姓的故事。其中,祁家的四世同堂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家子。这部书人物众多,但大部分的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一说起来,你就能够对应到具体的人。小羊圈很像《红楼梦》里的荣国府。也是自成一个小世界,人物众多,故事精彩,情节迷人。读完这本书,让人感觉到和平年代的重要性。战争让生命不值钱,让一切都变得不值钱,只有残暴横行其中。战争让四世同堂失去一个又一个的角,成为了残缺的伤痛。战争让天伦之乐成为奢侈,让普通的生活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战争让一日三餐成为被施舍的状态,而且吃的还是猪狗都不吃的共和面。战争也让儒雅的人变得冷酷,因为儒雅在这个年代无法安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 1931 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人民用血与肉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最最善良、平和,甚至有些懦弱的中国人,迸发出最最灿烂、耀眼的人性光辉!当然有汉奸,有卖国贼,但再没有难舍的大辫儿,再没有跪着的奴才。经过血与火洗礼后的中国,也许不会霸气外露,但必然会屹立东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四世同堂》里有他的气节和最爱的北平

        老舍先生自称《四世同堂》是 “抗战文艺的较大的纪念品”,“或许,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这部 “反战的好教科书” 还被译成英、日、法、德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野上弥生子先生推荐其为 “日本人必读的作品”。 法国《红色人道报》称,《四世同堂》使法国人 “想起了沦陷的巴黎”。


        《四世同堂》鞭挞日本侵略者,揭露其残暴的罪行。小说里,小羊圈胡同 56 号人中 19 个殁了,这正是抗战期间 3000 多万死难同胞的缩影。《四世同堂》更堪称一部关于北平的风俗小说,一部北平的百科全书。地理、气候、特产,风俗、语言、习惯,历史、古迹乃至北平人的脾性,散落在北平的胡同里,公园里,城墙下,被七十二行拉洋车的、唱戏的、剃头的、收破烂儿的,教书的、看坟的、帮佣的、做小买卖的…… 演绎在八年的峥嵘岁月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北平城也成为一个 “角儿”,它古老、雍容、隐忍;北平人就是那城里的鸟儿,只能在这厚重的文化里才能幸存,仿佛看到北平的完整就瞧见了中国的希望。
        这部鸿篇巨制的 “胡同味儿” 十足,读者诸君可知其创作是在陪都重庆郊外的一座小城 —— 北碚发端的。1938 年 8 月,老舍先生抵达重庆。1943 年 9 月,老舍夫人胡絜青携子女逃离了被日军占领六年的北平, 11 月到达重庆,一家人团聚。从沦陷区到大后方,战争用生离死别和贫病饥荒给这家人烙上了残酷的印记:“站在面前的父亲,瘦弱苍老,佝偻着身子,面色枯黄,与在济南离别时年富健旺的印象,判若两人,不敢亲近。”“父亲也形容全家如‘饥猴’。” 在重庆北碚,老舍先生一家挤进了林语堂赴美前住过的小楼(如今的四世同堂纪念馆)—— 竹篾 + 土墙的结构,没电,没自来水,冬天吹嘉陵江的风,夏天当西晒的 —— 著名的多鼠斋。先生从夫人的口述中了解了沦陷区北平同胞的悲惨生活,1944 年 2 月,在物资匮乏但同仇敌忾的大后方,抱病开始了《四世同堂》的写作。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在其一生中物质、精神、健康都处于最痛苦的阶段写就的。他满怀乡愁。胡同,那是他出生和度过童年的地方呀;热闹的节气,气派的铺面,时令水果和北平小吃的香味能透过纸张让人真真儿地闻到;北平,那是家,是归宿,也是体面和尊严。他硬核、沉重、有气节。在书中,老舍先生把自己的气节赋予了钱默吟。与世无争的钱诗人儿子壮烈牺牲,自己被小人出卖,在日军狱中受尽折磨仍不屈不挠。“我是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忍受!”1944 年,战局吃紧,日军直逼重庆,这使得流亡重庆的人员盘算着再逃难。然老舍先生明确表态,敌人打来了,滔滔江水便是他的归宿。在给王冶秋的信中他写道:“跳江之计是句实谈…… 假若不幸敌人真攻进来…… 不用再跑了…… 嘉陵江又近又没盖儿!”
        在《四世同堂》里,有老舍先生的气节和最爱的北平。

          2
          1
        • 查看全部14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