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冯唐、郎景和推荐。医疗行业业内人,说历史、讲医道、品人文、谈奇事,为你揭秘协和百年传奇。

内容简介

《协和医事》以文学的笔法再现北京协和医学院百年来的历史全貌,丰富翔实的史料、鲜活感人的事例,对中国医学教育,解决医疗现实中的某些困惑,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重读协和百年传奇故事的同时,观照当下医疗。寻求更广意义的解决之道。

作者是医疗业内人,协和是她的母校。她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罗列史实,而是在情感的基础上讲述往事,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进入协和内部,使之既可读,又有思辨的深度。尤其是对思考当前的医患关系、医学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纪念版序 大河深处
  • 序 “协和”这两个字
  • 第一部分 遥远的东方有个协和
  • 望东方,酝酿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 工作、攒钱、散财的石油大王
  • 目光投向远东
  • 科学方法做慈善
  • 中国:一个广阔的试验场
  • 在华传教运动的热情
  • 传教带来的医学
  • “协和”一词的由来
  • 可以送给中国的大礼
  • 抓住愿景的1914年考察团
  • 顶级配置的1915年考察团
  • 超越简单的传教医学
  • 经协和,将科学思维移植中国
  • 现代神学:科学医学
  • 德国的显微镜,挑战法国的听诊器
  • 一本具有文学价值的科学书
  • 一所与众不同的医学院
  • 一份报告,改变美国医学教育
  • 中西合璧的“油王府”
  • 不惜工本,精细打磨
  • 让协和自然地融入中国文化
  • 一项经历多种考验的巨大工程
  • 宏大的建筑群,最先进的配置
  • 1921:开幕典礼
  • 开幕典礼之前
  • 浓墨重彩的开幕典礼
  • 一场国际知识巨匠的聚会
  • 招聘最好的人,并让他们开心
  • 如何招募最优秀的教师
  • 一窥解剖系:全球的焦点
  • 基础研究的华人“协和三杰”
  • 外科系的创举
  • 知识的“杂交”
  • 知识的“充电”
  • 协和专家的优厚待遇
  • 把护士变成天使的学校
  • 建立一所正规护校,推广护士职业化
  • 协和护校的黄金时期
  • 协和护校如何培养学生
  • 第二部分 好医生如何诞生
  • 准备一颗人文心、一副科学脑
  • 在燕大的医预科生活
  • 人文心和科学脑
  • 双向选择,吸收“真正适合学医”的人
  • 一位学生进入协和的求学苦旅
  • 医学基础课
  • 临床课程
  • 深刻磨难、喜获知识,兼而有之
  • 协和育人模式
  • 备受争议的协和育人模式
  • 入学标准?英语教学?
  • 漫长的八年制、残酷的淘汰制
  • 奢侈的生活条件
  • 求质的少而精,还是求量的扩招?
  • 启发那些“想成为自己的个体”
  • 不是把水桶灌满,而要将火点燃
  • 引导到正确的路上,教他怎么学习
  • 跑向图书馆的海洋
  • 浓厚学术气氛中的启发式教学
  • 师道,照亮校园
  • 学徒式+苏格拉底式
  •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另一种师道:重视教学
  • 协和的导师,究竟要“导”什么
  • 毕业之后的“宝塔尖”
  • 住院医生期间的“基本功”
  • 住院医生的日常
  • 基于实践的住院医生教育
  • 宝塔尖端的住院总医生
  • 演变至今的“住院医生培养制度”
  • 内科大查房,90多年一贯制
  • 协和一景:内科大查房的程序
  • 头脑的争论和交锋
  • 在“熏”的气氛中成长
  • 第二重“熏”的意义
  • 气氛和制度的保障
  • 协和的发散意义
  • 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西化标准”
  • 培养推动中国医学发展的领袖
  • 超越协和校园围墙
  • 一个古老的命题:如何做一位好医生
  • 60年行医经验第一条:戒、慎、恐、惧
  • 培养医生,而非诊疗机器
  • 伟大的医生不仅治病,还治患病的人
  • 第三部分 从“贵族医学”到“民众医学”
  • 医学“布尔什维克”
  • 60%有效的本土运动,强过100%效率的西方运动
  • 如灯塔一般的公共卫生领袖
  • 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 规划协和的公共卫生教育
  • 影响学生一生的职业
  • 走出医院,走进胡同
  • 迈出整体规划的第一步
  • 从协和出发的医疗“空间革命”
  • 真正到达群众之中
  • 从“仿照标准”到“建立标准”
  • 20世纪30年代的“赤脚医生”
  • 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乡村试验场
  • 走出协和,走进农村
  • 如何敲击农民的健康问题
  • 启迪后人的“定县模式”
  • 给病人以温情的社会服务
  • 与宗教性分离的专业:医务社会工作
  • 培养中国第一批社工
  • 老协和的社工如何工作?
  • 中国的美国女儿
  • 打开协和窗户看中国
  • 丙寅医学社
  • 出诊战争和自然灾难现场
  • 中国急救医学的领头人
  • 老协和的爱国方式
  • 面向更偏远的湘阴农村
  • 第四部分 协和的民间故事
  • 老协和人的脾气
  • 孙中山的最后岁月
  • 梁启超:《我的病与协和医院》
  • 中医、西医之争
  • 为西医辩护的当事人
  • 理性重读:西医并非万能
  • 没有考据的误传版本
  • “北京人”在哪里
  • 56个小本和百宝箱
  • 老协和的女大夫
  • 第五部分 一百年“协和主义”
  • 1942:风雨飘摇
  • 日军占领协和
  • 协和护校决定迁徙
  • 漫长、艰难、危险的迁徙行程
  • 面对困境时的生机和坚韧
  • 朝向希望之火不熄的征途
  • 商议协和复校
  • 第四次考察团
  • 一个意外的决定,一笔1 000万美元的捐赠
  • 复校之后的协和
  • 大半个世纪的质量与数量之争
  • 一道算术题:如何为千万中国人培养足够的医生
  • 基金会内部的更大争议
  • 向中央上书,建议恢复协和长学制
  • 协和八年制的中断及恢复
  • 协和式的临床思维
  • 临床思维的经年锻铸,成就协和名医
  • 疑难杂症的最后一道希望线
  • 自省、专注和慈悲
  • 专业群体内的协和处世方式
  • 书一定要看,病人一定要看
  • 来自内在的指引
  • 并非只有名医才有的协和气质
  • 一个诸事凝结的传奇
  • 一名家长式疼爱协和的支持者
  • 一种专家治理、科学决策的工作方法
  • 一个呼唤科学的历史时刻
  • 一个具有可塑性的时刻
  • 医圣时代已过,良医余韵仍存
  • 变化中的世界,变化中的医道
  • 重读一百多年前的报告
  • 良医余韵仍存
  • 新时代的大学精神
  • 只是一条满足学位需求的生产线?
  • 功夫在医外
  • 何为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
  • 大众视野中的协和吸引力
  • 一次协和病案展,成为一则社会新闻
  • 娱乐新闻中的协和式自律
  • “协和现象”及“未来协和之道”
  • 一种近乎神秘的传承力量
  • 拒绝平庸、拒绝二流、拒绝偷懒
  • 百年之后,未来的协和会是什么样?
  • 后记
  • 我的协和情结与“泛意义协和”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给人希望”的书

    这本书出过两个版本,这一版是 2017 年出版的新修版,这一年是现在协和的鼻祖 —— 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办一百周年。作者常青对老版本的内容进行了多达 40% 以上的修改,让这本百年纪念版的《协和医事》成为了目前市面上对协和的创办发展记录最详细、一手资料最丰富的一本书。


    但如果你只把这本书当成一所好学校、好医院的历史,那就把它看小了。作为这本书的听书版解读人,我曾经和常青就这本书的写作有过深度交流。向你推荐它,是因为我认为,在这本书中,你至少可以找到三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答案。这三个问题是:
    第一,真正有效的、伟大的慈善,应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建立了协和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最有发言权。老洛克菲勒对于做慈善这件事,不仅从理念上,更从行动中把慈善真正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并且造福后人,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力。
    第二,为什么说现代医学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息息相关?
    现代医学在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医学,更是一个国家能不能接受科学思想、能不能强大起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当时,协和能不能在在中国站稳脚跟,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科学思想能否在这个国家生长壮大。
    第三,理想还有必要存在吗,它有什么用?
    常青说,协和的故事是要带给人希望的,在理想稀缺的时代,协和不应该只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它还应该是对 “理想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理想应该如何落地”,以及 “理想是如何影响了一个时代” 的最好回答。
    当然,不管你是否认同协和给出的答案,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都会不断思考这些问题。这等于是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观自己和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
    比如说,这书中的很多故事,可能都会让你忍不住想问 “这样做值得吗?”。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可能有很多事是 “不划算的”,但正因如此这段过去才如此珍贵。这么一项伟大的事业曾经成功过、出现过,而且是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诞生的。你不想见证 “奇迹诞生的过程” 吗?
    推荐你阅读本书,往小了说,是认为这本书能帮助你回顾一段往事,并且对医生这个职业、医疗这个生活事件以及医学这个学科,有新的认识;往大了说,你能以协和为眼目,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世界的变化、中国的发展,以及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为了相同的理想,聚集在一起,他们做出的一番成就,直到今天还在影响你我。

      8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不仅讲协和,更是一本讲医事的书。这里的医事,包含医学这个学科、医生这个职业和医疗这个生活事件三个维度。协和在这三个方面,都曾经是中国医学界的最高峰。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医德方面,协和都体现出了世界级的高水准。不过,你如果只看到了医事,就把协和的意义看小了。现代医学在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医学,更是一个国家能不能接受科学思想、能不能强大起来的重要指标之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未来协和之道,必是一边从传统中挖掘出可赋予医学以人格的因素,另一边在新格局中将自己尽可能地放在独立、自主、自省的位置。这需要勇气和智慧,需要强大的内心,更需要必胜于老年的一代医学青年。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