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8千字
字数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收录国内外研究性论文20篇,试图重拾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发展逻辑及其危机的深刻洞见与远见。
内容简介
本书在探讨批判传播学如何在回归马克思经典和批判性地检视中外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同时,通过对传播与学术公共性的重构,以及对具体阶级、性别和城乡关系等权力结构中的社会主体的传播实践和学术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批判传播学”编委
- 总序
- 序言: 传播、危机与转机
- 一
- 二
- 三
- 上编: 当代马克思主义、危机与传播
- 一、 消费的生产:商品、诱惑、矛盾
- 商品化和消费
- 资本主义扩张的矛盾
- 虚假的表面:商品文化
- 欲望的图景
- 实用:勉强度日
- 展示:观赏、希冀、占有
- 流动:欲望的疏导
- 浸润:建造大型购物中心
- 劳动:作为劳动的消费
- 网络化的矛盾
- 二、 重压之下的权力:危机中的数字资本主义
- 时空修正中的信息与通讯
- 通讯与商品文化的扩张
- 以信息与通讯为基础的再次增长?
- 信息的地缘政治
- 参考文献:
- 三、 “新闻自由”的表述与践行:传统马克思主义与非传统马克思主义两种视角的比较
- 一、传统马克思主义对新闻自由的基本立场和经典表述
- 二、非传统马克思主义在新闻自由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 三、比较和启迪
- 四、 葛兰西与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比较
- 一
- 二
- 三
- 五、 传播与中国的批判研究:机遇与挑战
- 中国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
- 在研究中克服阶级和城市及沿海偏见
- 关照跨国和比较的维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六、 自主论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另类媒体传播理念与实践
- 一、另类媒体兴起的历史与媒介环境
- 二、自主传播:另类媒体的民主传播形态
- 三、另类媒体的价值困顿与评价体系
- 七、 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新闻自由与政府责任
- 失败的传媒
- 国家的新角色
- 中国模式的优势与问题
- 八、 媒介、传播与环境危机:限制、挑战与机遇
- 复活岛与环境传播
- 警告:环境危机
- 消费者文化与经济增长
- 企业/商业新闻媒体
- 作为一种解决方式的传播/媒介:价值、传播与行为改变
- 结论:中国和环境传播政治
- 参考文献:
- 九、 政治经济学,生态学和新圈地运动:交叉、挑战及批判传播学
- 引言
- 有关发展的早期讨论
- 传播政策与早期领土、文化和食品的商品化
- 传播概念的重新定义
- 鸿沟与挑战
- 自然、社会、政治
- 符号化的商业掠夺、污染及过度积累?
- 参考文献:
- 下编: 公共性、抗争与主体
- 十、 传播学的双重公共性问题与公共传播学的“诞生”
- 一、智识品质与学术共同体内学科公共性的缺失
- 二、思想品质与社会共同体内学术公共性的缺失
- 三、传播学的四种类型与公共传播学的“诞生”
- 四、结语
- 十一、 试论以参与式传播重构我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从我国电视公共频道的架构设置说起
- 一、公共性与阶级性
- 二、群众办报:理论、历史与现实
- 三、去市场化、尝试赋权
- 结语:重构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 十二、 利益导向与价值重置:中国“三网融合”政策制定中的“资本化”逻辑及反思
- 一、导论
- 二、“资本化”与“三网融合”的主导利益格局
- 三、公共利益的重定义
- 参考文献:
- 十三、 批判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互联网
- 导论
- 一、背景:开放、资本和互联网
- 二、动因:互联网与经济转型
- 三、影响:国家、社会和阶级
- 四、结论
- 十四、 媒介、现代性与不平等:企业化印度中的平民
- 引论
- “闪耀的印度”(India Shining)运动和全球“印度制造”(Swadeshi)话语的局限性
- 品牌印度的回归:贫民窟、亿万富翁与包容性新自由主义的矛盾
- 行省化传播理论:“印度企业”的教训
- 参考文献:
- 十五、 在乡村与都市之间:现代中国空间政治变迁中的知识分子与文化传播
- 一、农民、市民与殖民
- 二、“香港—上海走廊”
- 三、“觉悟到农村”
- 四、乡村与国家
- 五、19世纪的归来
- 十六、 后社会主义语境中性别地位的表述 ——约会真人秀中被争夺的公共领域
- 导言
- 后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性别话语
- 《非诚勿扰》与性别表演的狂欢
- 现代性的道德恐慌和作为替罪羊的女性
- 真人秀的政治:可争夺的公共领域或监控性别形构的机制?
- 十七、 阶级与视觉文化:农民工、摄影和视觉政治
- 《时代周刊》里的中国工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无名英雄
- 微笑政治——进城务工人员与主流摄影
- 焊接工一天的生活——工人摄影师采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十八、 行动传播研究:概念、方法论、研究策略与挑战 ——以“移民、传播与赋权”研究课题为例
- 引言
- 一、探讨行动传播研究的概念
- 二、关于行动传播研究方法论的讨论
- 三、探讨行动传播研究的五种研究策略
- 四、关于研究结果的总结与讨论
- 五、行动传播研究的挑战与回应
- 十九、 “南方两周末”:工民新闻实践与传播赋权
- 项目源起
- 项目活动
- “工友眼中的金融危机”:对新闻发声
- 龙城医院工伤康复服务:“工民新闻”报道
- 与商业媒体座谈:“新闻剪客”?
- 《工录》的试验
- 收获与反思
- 结语
- 二十、 采矿业、劳工和抗争性传播
- 商业新闻的崛起和劳工报道的消亡
- 劳工媒体
- 劳工社区媒体
- 原住民社区媒体
- 左翼新闻和媒体
- 维基解密与新的黑幕揭发者
- 公民媒体
- 草根媒体
- 超越界限:联合抗争传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