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剑桥中国史”系列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外隋唐史研究的水平。

内容简介

《剑桥中国史》是“剑桥中国史”丛书的一种,本书为第3卷,论述隋唐时期的王朝历史。原书于1979年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外隋唐史研究的水平。本书是一部结构严谨、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断代史,在不少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自成一家可言。相信对这一段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能够从中看到西方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隋唐史的研究者也可作为参考。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对隋唐史上有争议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乏新意,富有创见。特点之二是它填补了隋唐史研究中的不少薄弱环节,乃至空白。特别之三是它在论述隋唐史时,没有局限于隋唐史本身,而是将隋唐史放在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从汉至宋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特点之四是它极其重视史料真伪和专题研究,并且广泛吸取了各国的学术研究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译本前言
  • 一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二 历史事件
  • 总编辑序
  • 图表
  • 第一章 导言
  • 全国统一的形成
  • 制度变化
  • 经济和社会变化
  • 隋唐和外部世界
  • 史料的问题
  • 第二章 隋朝,581—617年
  • 6世纪的中国
  • 开国者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及其辅弼大臣
  • 隋代面临的大问题
  • 混合的意识形态的形成
  • 建设新都
  • 中央政府的改革和人才的任用
  • 地方政府的改革
  • 土地分配和田赋
  • 继承的兵制及其改革
  • 隋朝的律令
  • 边防和领土扩张
  • 陈的灭亡和隋在南方权力的巩固
  • 全帝国交通体系的创建
  • 炀帝(604—617年在位)的个性和生活作风
  • 炀帝在位时的问题
  • 儒学和学校的恢复
  • 建立洛阳新都
  • 全帝国交通体系的完成
  • 中国势力的继续扩张
  • 第三章 唐王朝的建立:唐高祖(618—626年在位)
  • 夺取政权的经过
  • 唐王朝对全国控制的扩展
  • 对内政策
  • 中央政府和官僚体制的形成
  • 中央政府对乡村控制的扩展
  • 树立财政权威和形成偿付能力的努力
  • 法典的编定
  • 考试制度和学科制度的建立
  • 管理宗教集团的有力措施
  • 唐王朝与东突厥的关系
  • 玄武门之变和内禅
  • 第四章 唐政权的巩固者唐太宗(626—649年在位)
  • 太宗朝的群臣
  • 朝廷的“地区性政治”
  • 国内政策和改革
  • 行政的改革
  • 地方官僚机构的改革
  • 修订法典
  • 兵制的改革
  • 经济政策
  • 旨在加强中央权力的政策
  • 关于建立“封建制”之争
  • 大姓
  • 考试制度
  • 史学
  • 图书的搜集和图书馆
  • 和佛教僧徒的关系
  • 对外关系
  • 东西突厥
  • 中亚绿洲
  • 吐谷浑和吐蕃
  • 薛延陀
  • 高丽
  • 继承问题的斗争
  • 第五章 高宗(649—683年在位)与武后:继承人与篡位者
  • 武后的兴起
  • 武后的当权
  • 高宗的对内政策
  • 对外关系
  • 西突厥
  • 朝鲜半岛
  • 吐蕃
  • 东突厥人的复振
  • 第六章 武后、中宗和睿宗的统治,684—712年
  • 准备时期,684—690年
  • 684年的大赦令
  • 恐怖统治
  • 行政改革
  • 周朝,690—705年
  • 中宗和睿宗,705—712年
  • 这一时期的回顾
  • 第七章 玄宗(712—756年在位)
  • 玄宗在位初期(713—720年):姚崇和宋璟
  • 政府的政策(714—720年)
  • 中央政府的改革
  • 官员的选拔
  • 重订法律
  • 财政问题
  • 反佛教措施
  • 710—720年的军事改组
  • 玄宗及唐宗室
  • 玄宗朝中期,720—736年
  • 皇室的问题
  • 关于贵族的复起
  • 宇文融的崛起
  • 封禅与张说的垮台
  • 萧嵩和裴光庭的内阁(729—733年)
  • 裴耀卿:运输改革和营田
  • “调和班子”:裴耀卿、张九龄和李林甫
  • 裴耀卿和粮运改革
  • 国家“营田”和土地开垦
  • 张九龄和通货问题
  • 财政制度的合理化
  • 各道按察使的设置
  • 对科举考试的控制
  • 张九龄的下台
  • 李林甫的掌权,736—752年
  • 玄宗与道教和密宗
  • 皇位继承问题
  • 编订法律
  • 兵制改革
  • 财政的发展
  • 李林甫的晚期:贵族结党
  • 对边镇的控制
  • 杨氏家族和杨贵妃的崛起
  • 对外关系,720—755年
  • 吐蕃
  • 中亚,突骑施族和阿拉伯人
  • 东突厥的衰落和回纥的崛起
  • 契丹和奚
  • 渤海
  • 750—755年的对外发展
  • 杨国忠的掌权,752—756年
  • 玄宗朝的终结
  • 第八章 中唐、晚唐的宫廷和地方
  • 东北边境
  • 安禄山之乱的经过
  • 叛乱后的权力结构
  • 德宗(779—805年在位)
  • 叛乱的后果
  • 德宗之治的晚年
  • 9世纪之初的藩镇
  • 宪宗(805—820年在位)与藩镇问题
  • 宪宗继承者治下的藩镇
  • 822年后的河北
  • 藩镇制的衰落
  • 第九章 晚唐的宫廷政治
  • 安禄山之乱及其后果,755—786年
  • 唐代宗时代(762—779年)长安的政治现象
  • 唐德宗的改革企图(779—781年)
  • 与河北诸镇的战争(781—786年)
  • 内廷的发展,786—805年
  • 官僚集团的失势(786—794年)
  • 德宗最后十年的统治(795—805年)
  • 顺宗时代一次未遂的政变(805年)
  • 8世纪下半叶的对外关系
  • 宪宗时代的中央集权进程,805—820年
  • 中央集权化的制度保证
  • 宪宗初年的政治转变
  • 宪宗朝廷的极盛时期
  • 宪宗末年的不和谐状态
  • 9世纪中叶的朝廷,820—859年
  • 朋党问题
  • 835年的甘露之变
  • 武宗朝(840—846年的李德裕)
  • 唐宣宗之治(846—859年)
  • 9世纪初期和中叶的对外关系
  • 第十章 唐朝之灭亡
  • 财政问题、乡村的动荡和民众叛乱
  • 唐朝后期财政政策的背景
  • 社会不安和反抗的增长
  • 南方戍军起义的爆发
  • 懿宗(859—873年在位)统治时期的朝政
  • 懿宗对佛教的支持
  • 僖宗(873—888年在位)
  • 皇帝和宦官
  • 僖宗时期的外廷:贵族统治的复辟
  • 社会问题与盗匪活动的增加
  • 盗匪团伙的社会构成和组织
  • 冲突的早期阶段:王仙芝和黄巢
  • 僖宗在四川的流亡生活;阡能之乱
  • 晚唐时期中国权力的新结构
  • 帝国的联合及其破裂
  • 昭宗(888—904年在位)和昭宣帝(904—907年在位)
  • 朱温和五代的开始
  • 李克用和中国北部的外来占领
  • 10世纪的诸独立国:十国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