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1千字
字数
202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科学大爆发时代的不能错过的生物学必修课,“文津奖”得主王立铭为你巡山科学30年。
内容简介
《巡山报告》是王立铭教授一个宏大的科学写作计划,他计划用30年的时间,持续观察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重大事件,按年度整理成书。《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疾病》是本系列丛书的第二本。
2020年,因为一个小小的病毒,注定被所有人铭记。“新冠病毒”也成为了本书的必然主角。王立铭教授从病毒的发现、疾病治疗、疫苗研发等方面入手,梳理了全球科学家在疫情爆发的短短一年里所做出的突破性贡献,加深了读者对病毒和传染性疾病的理解,也厘清了许多对病毒、对传染性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他把视线延展在更广阔的人类进程中,从而让读者更好理解人类与病毒的关系,启发读者思考我们未来应该如何与病毒共生共处。
2020年,除了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仍然有非常多的生命科学进展值得被关注,王立铭教授对18项生命科学事件进行解析,包括能够治疗治疗二型糖尿病新的食物、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让猪的器官适合人使用、能够延缓衰老的“运动员血液”等等,他用内行的专业眼光拨开迷雾,还原事件的真相,让读者能够跨越知识壁垒,得以一瞥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无限风光,实时了解生命科学的探索已经达到何处,又将走向何方。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来,这边走
-
推荐序三
-
自序
-
引子 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疾病?
-
第一章 定性:人类如何发现新冠病毒?
-
第二章 定量:新冠肺炎究竟有多危险?
-
第三章 治疗:新冠肺炎有没有神药?
-
第四章 预防:新冠疫苗,全球行动
-
第五章 溯源:新冠病毒到底从何而来?
-
第六章 展望:人类能否彻底消灭新冠病毒?
-
第七章 未来:人类有没有可能消灭病毒传染病?
-
第八章 反思:下一次疫情中,人类能否做得更好?
-
巡山大事记 (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
-
1 对抗亨廷顿舞蹈症的新思路
-
2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
-
3 中国本土研发的药物获得FDA批准
-
4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遗传病的全新致病基因
-
5 全新食物逆转2型糖尿病
-
6 器官移植的新方向
-
7 贺建奎被追究刑事责任
-
8 “院士学术造假”事件再起波澜
-
9 神经疾病治疗技术到底属于谁
-
10 “运动员”的血液能延缓大脑衰老
-
11 基因编辑的新进展
-
12 “心诚则灵”的客观证据
-
13 针灸和穴位的生物学基础
-
14 “吃啥补啥”的生物学解释
-
15 “灵魂出窍”是怎么回事
-
16 新型神经信号检测器
-
17 发现“好吃懒做”基因
-
致谢
展开全部
铭记这位特殊的朋友
这是巡山报告系列的第二本书,主要记载 2020 年生命科学的大事记。对于 2020 年,一个小小的新冠病毒被我们记住了,王立铭老师从病毒的发现、疾病治疗、疫苗研发等方面入手,梳理了全球科学家在疫情爆发的短短一年里所做出的突破性贡献,加深了我们对病毒和传染性疾病的理解,也帮助我们扫盲了许多对病毒、对传染性疾病的错误认知。除了这位主角,还包括治疗二型糖尿病新的食物、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让猪的器官适合人使用、能够延缓衰老的 “运动员血液等等。这本书依然延续第一本书的风格,继续让我们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并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人类这个群体。
大王又来巡山了
王立铭老师的《巡山报告》系列第二本书,依然精彩。配合着近期时事,本书着重在介绍新冠病毒。将其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展望,都说了个通透。当然我希望新冠病毒它没有未来,现在就消失。但是依目前世界各地大家躺平享受的状况看来,王立铭老师在书中提到的 OOXX,看来机会颇大😅。 在本书最后几篇中,王师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点:“节俭基因” 理论,相当有意思。我顺着去网上搜了一下,还真的有不少相关讯息。这里推荐一篇知乎上的关于节俭基因的总结性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72541627 应该是目前这个方面最全面详细的介绍了👍👍👍
看清真相,洞察未来~
得到系的老师似乎总喜欢给自己定长期目标,罗胖「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要做 20 年,经济学者何帆的《变量》要记录 30 年来中国的变化,而王立铭教授的《巡山报告》也是个 30 年的科学写作计划,要持续观察和分析全球范围内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和重大事件,并按年度整理成书。这本《巡山报告 2:如何理解一种全新疾病》是王立铭教授系列科学写作计划中的第二本,聚焦于 2020 年的新冠疫情事件~王立铭教授在本书里,从病毒的发现、疾病的治疗、疫苗的研发等方面入手,梳理了全球科学家在疫情爆发的短短一年里所做的突破性贡献,不仅加深了我们读者对病毒和传染性疾病的理解,也厘清了许多错误认知。更有甚至,王立铭教授还将视线延展到更为广阔的人类进程中,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与病毒的关系,进而思考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与病毒共生共处。相较于其他同类科普书或文章而言,王立铭教授的这本《巡山报告 2》让我能够从头到尾认真读完,且还兴趣盎然,主要还得归功于他的写作手法和叙事风格 —— 将一个个看似高深复杂的科学事件,以讲故事的口吻娓娓道来,既便于我们轻松理解,还能让我们跟随着他跳离开整个事件,以一种更为客观且辩证的思路来理解并分析整个事件。比如说,这次突发而至的新冠疫情,固然是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点措手不及,甚至是在经济、文化、乃至于政治上都是个严峻的考验,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却可能是一个见证我们人类科学进步、旁观全世界科学家如何齐心协力攻克一种新型疾病的良机。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读,王立铭教授在书里总结道,「从发现新冠肺炎,到确认新冠肺炎的致病原因 —— 新冠病毒,中国科学家们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什么概念?在早期科学蒙昧的时代,人类动辄需要数百数千年才能明确一种疾病是否属传染病,而鉴定病原体这项任务更是到科赫的时代才渐成气候。比如说 1918 年大流感背后的病原体 —— 流感病毒,是到 20 世纪 30 年代才被发现,这期间是将近十几年的时间;1981 年被报道的艾滋病,其背后的病原体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两年后才被发现;2002 年 11 月出现的 SARS,其病毒也差不多 5 个月后才被正式确认…… 时至去年的新冠,1 个月的时间就能确定病原体,不难看出科学研究在不断进步中。当然,这中间有很大一部分得归因于 2003 年 SARS 疫情之后,我们的医生和科学家们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和持续钻研的精神。对于疫情爆发后,面对不断攀升的患病和死亡人数,我们都很关切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问题,王立铭教授也从药物开发周期和临床研究实验进程给予了客观且理性的说明。他在书里写道,一款药物的开发、生产和应用是有着基本规律和时间的。即便我们的需求再迫切,也不得不考虑药物上市前的「临床前研究 - 人体临床试验 - 正式推广应用」这三个不可替代也无法略过的环节。书里还介绍了美国「同情用药」的申请与限制,以及曾被视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韦的药效与临床效果,更是让我们感同身受到药品开发的不容易。诚然,在救命的良心和研究的职业道德之间如何权衡,这是每个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在突发疫情时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同样的,对于疫苗的研发,则是比药物更为艰难。如果说一款药物的研发动辄四五年的话,那么,一款疫苗的研发花上二三十年也不算什么新闻。这里,王立铭教授更是以「新冠疫苗」的研发为引子,巨细无遗地为我们梳理了历史上疫苗研发的原理与发展历程,也是让人叹为观止。因此,与其说本书的主角是「新冠病毒」,倒不如说是王立铭教授以此为案例,旨在向我们普及生命科学领域里对疾病(新冠肺炎)和病毒(新冠病毒)的区分,详细说明了一种疾病从出现到确认,再到如何治疗,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上市的艰难,疫苗的开发周期…… 以及对病毒的溯源与反思。凡此种种,让我们得以透过「新冠疫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事实上,本书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则是如上所简述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来龙去脉,而第二部分则是收录了 2019 年 11 月到 2020 年 10 月期间的「巡山大事记」,包括对抗亨廷顿舞蹈症的新思路,阿尔兹海默病新药上市的不同声音分析,基因编辑的新发展…… 等等,也都很值得一读。写在文末:2003 年 SARS 爆发的时候,我并没有身处风口中的北京,基本上也就没有留下多少影响生活和工作的印象。2020 年初新冠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恰好在苏州旅行,只有在满大街买不到口罩的那一刻,才隐约感觉到疫情的严重性。但随后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让我们不明所以的同时,只能各种猜疑,难以安心。现在想来,但凡对生命科学领域的这些病毒和传染性疾病等有基本了解的话,或许我们可以更为客观且理智地看待这场疫情,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轻信或是兀自恐惧不安,更不会动辄怀疑、争吵、指责与推诿责任…… 此刻的 2021 年,虽然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我们也都习惯了「罩不离口」的生活,但在所有的嘈杂声音过后,如果能给自己一点时间,去系统且全面地了解一下这门被忽略的科学,想来也是极好的。最后,让我们一起向生命致敬,过好当下的每一刻。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系中南传媒旗下子公司。出版社以“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发展”为出版宗旨,推出一大批高品位、高格调、重实用、讲实效的科技佳作,如《时间简史》《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