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本绘画解析的工具书,把孩子的心理呼唤以及天赋密码翻译给成人。

内容简介

为什么女孩每天总是画公主,男孩总是画机器人?孩子为什么总是画大怪兽、火山爆发、外星人入侵、植物大战僵尸?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画不准造型?孩子画出露着生殖器的画,我们该怎么处理?孩子画出血腥暴力的画面,我们是否应该干预一下?

类似问题都是当今家长常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都在本书中得到了答案。作者徐静茹从事艺术教育和绘画心理学研究多年,通过绘画疗愈技术帮助很多孩子解决了心理问题。

对家长、教师、咨询师来说,本书是一本绘画解析的工具书,把孩子的心理呼唤以及天赋密码翻译给成人。同时,书中记录了大量通过绘画建立起自信、修复心灵创伤的儿童的成功疗愈案例,并配有300余副儿童绘画作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很多案例跟踪长达十年之久。

书中还介绍了孩子各生理和心理期、各种感官优势在绘画上的表现特征,帮助学画、艺考家长更好地识别孩子的天赋,开发优势智能,让他们成为很好的自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前言:我的故事
  • 儿童绘画心理学概论
  • 什么是绘画疗愈
  • 绘画为何能解读孩子的心?
  • 解读原理
  • 画中的集体无意识
  • 孩子的画在说什么?
  • 绘画为何能疗愈?
  • 开启右脑的钥匙
  • 何为疗愈?
  • 疗愈的几个阶段
  • 创伤的馈赠
  • 孩子是自己最好的疗愈师
  • 怎样做一个儿童绘画疗愈师
  • 疗愈师的职业素养
  • 如何接纳
  • 解读须知
  • 什么样的画适合解读?
  • 漫画是绘画语言的“新语种”
  • 解读手册
  • 怎么看生命能量
  • 怎么看持续力和爆发力
  • 怎么看色彩
  • 怎么看形状
  • 怎么看布局
  • 怎么看人物
  • 怎么看情绪
  • 怎么看安全感
  • 怎么看攻击性
  • 怎么看创伤
  • 怎么看自我
  • 怎么看关系
  • 怎么看环境
  • 成长时期在绘画中的表现
  • 口唇期和肛欲期
  • 涂鸦期(2~4岁)
  • 印象派时期(2~5岁)
  • 性蕾期(3岁左右)
  • 俄狄浦斯期(5~8岁)
  • 写实期(6岁以后)
  • 太阳笑脸期(6~10岁)
  • 男孩“狗不理期”(7~9岁)
  • 女孩“公主情结期”(5~12岁)
  • 同龄认同期(9~11岁)
  • 青春期(10~20岁)
  • 从绘画中发现孩子的天赋
  • 感官优势
  • 发现天赋
  • 顺应天赋的洪流
  • 一些特殊的孩子
  • 心理故事
  • 发现天性
  • 发现爱
  • 发现情绪
  • 发现安全感
  • 发现攻击性
  • 发现创伤
  • 疗愈故事
  • 发现关系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