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用户推荐指数
哲学与宗教
类型
9.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22千字
字数
2016-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系统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放的思想体系。
内容简介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修订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系统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放的思想体系。全书论证了他们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播理论、世界交往的基本理念,详尽地阐述了他们所谈到的几乎所有涉及人类传播的各种现象和形态,诸如思维、语言、文字、印刷术、宗教、文艺、宣传、新闻、报刊等等。还论证了他们关于传播与法、传播心理、工人政党内部的精神交往、人类传播历经的三个发展形态等等观点。第2段作者写作此书历时十年,通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做了名目索引约1万条、卡片3000张和一本提要笔记。书中介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传播观点,是人们所不熟悉的,对于开阔思想很有教益。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怀念“板凳十年冷”的研究环境——《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获奖感言
- 绪章 “我们的交往!”
-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交往观
- 一、精神交往与物质活动
- 二、处于“力的平行四边形”中的交往
- 三、“需要的体系”与精神交往
- 四、交往内容和形式的延续性
- 五、统治阶级的思想与精神交往
- 第二章 从民族交往到世界交往
- 一、民族交往
- 二、世界交往
- 第三章 人的本质与精神交往
- 一、人的自然本质与精神交往
- 二、人的社会本质与精神交往
- 三、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
- 四、“需要的人的本性”与交往
- 第四章 交往媒介——语言
- 一、语言的产生
- 二、语言与思维同轨迹
- 三、作为人类群标志的语言
- 四、语言的分化与融合
- 五、现代文明语言的形成
- 第五章 交往媒介——文字和印刷术
- 一、文字产生的历史过程
- 二、文字的演进
- 三、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 四、文字交往的局限
- 第六章 交往革命
- 一、交往革命的进程
- 二、交往革命与文明的传播
- 三、用时间消灭空间
- 四、对信息时代的预见
- 第七章 交往形态——宗教
- 一、宗教交往的特征
- 二、人为宗教传播的条件
- 三、宗教宣传
- 第八章 交往形态——文艺
- 一、文艺的交往特征
- 二、物质生产发展同文艺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 三、创作方法和文艺批评
- 四、“世界文学”
- 第九章 交往形态——舆论
- 一、舆论的历史演进
- 二、现代舆论的特点
- 三、舆论的力量
- 四、对舆论的社会控制
- 五、报刊与舆论
- 第十章 交往形态——宣传
- 一、宣传的内涵和意义
- 二、宣传的理论“支柱”和物质基础
- 三、宣传者和宣传媒介
- 四、宣传对象
- 五、宣传方式和宣传效益
- 六、“灌输”
- 第十一章 交往形态——新闻
- 一、事实与新闻的产生
- 二、作为新闻载体的报纸
- 三、新闻的社会作用
- 四、新闻时效
- 五、有机的报纸运动
- 第十二章 交往媒介——报刊
- 一、报与刊,报刊的种类和职能
- 二、报刊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 三、报刊与政治
- 四、有产阶级报刊和工人运动
- 五、“一般的公正”和客观报道
- 六、报刊的监督职责
- 七、报刊经营
- 八、关于“报刊的内在规律”
- 第十三章 交往政策
- 一、书报检查
- 二、知识税及保证金
- 三、表现自由观念与商品经济
- 四、19世纪表现自由史论
- 五、表现自由与工人运动
- 六、交往政策与法
- 七、几项具体的交往法律、惯例
- 第十四章 交往心理
- 一、外部环境与交往心理
- 二、交往中的认同心理
- 三、交往的心理障碍
- 四、交往中“注意”的形成
- 五、流 言
- 第十五章 工人的精神交往
- 一、大工业与工人的精神发展
- 二、工人精神交往的历史形态及特征
- 三、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 四、巴黎公社的精神交往
- 五、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的精神交往
- 第十六章 交往的三种社会形态
- 一、交往的人的依赖形态
- 二、交往的物的依赖形态
- 三、交往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形态
- 参考文献
- 陈力丹和他的《精神交往论》
- 为文像个秀才 为人却极为普通
- 他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来研究
- 他默默地跋涉在理论原野上
- 陈力丹《精神交往论》的第三个版本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