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北宋中后期的军政改革,理解北宋后半期的历史发展。

内容简介

自仁宗朝以降,北宋政府为因应西、北二方面之威胁,以“强兵”为目标进行各种军政改革工作。相关的军事政策不仅形成武举、武学、保甲等长期延续的制度,也改变了以“和戎”为核心的对外政策。

从神宗朝开始,拓境行动积极展开,一改之前受制于敌的边防形势。但是,对外战争损耗大量的物资与人力,获致的成果却相当有限,从而在统治阶层内部引发激烈的和、战争议,成为无解的政治难题。

因此,宋政府致力军政改革,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是理解北宋后半期历史发展时必须关注的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缘起
  • 绪论
  • 第一章 从和戎到拓边
  • 前言
  • 一 承平时代的矛盾
  • 二 主战或主和的争议
  • 三 边境纠纷与拓边理念的落实
  • 结语
  • 第二章 文武纠结的困境
  • 前言
  • 一 智谋之将——武举的理论基础
  • 二 废而复立——武举与武学的演变
  • 三 策论与骑射——考试内容之争
  • 四 假涂之资——武举进士的仕宦
  • 五 “武”中之“文”——军事知识的定位
  • 结语
  • 第三章 理想兵制的形塑
  • 前言
  • 一 唐代的恢复府兵论述
  • 二 宋代的兵农合一论
  • 三 质疑意见及其局限
  • 结语
  • 第四章 养兵卫民
  • 前言
  • 一 兵制争议的源由
  • 二 保甲政策与争议的激化
  • 三 祖宗之制与三代之法的对抗
  • 结语
  • 第五章 将从中御的困境
  • 前言
  • 一 讯息传递的限制
  • 二 策略的拟定与更动
  • 三 情报与指令的传递延误
  • 四 决策专断的限制
  • 结语
  • 第六章 战争与政争的纠葛
  • 前言
  • 一 进筑横山的提议
  • 二 筑城行动与挫败
  • 三 战后的影响
  • 四 政治立场与战争纪事
  • 结语
  • 第七章 和战与道德
  • 前言
  • 一 战争与正名
  • 二 夷狄与礼义
  • 三 和谈与弃地
  • 结语
  • 结论
  • 引用书目
  • 附录 传统领域如何发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事实证明,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积极弹性防御策略,是有效的,从 979 年到 986 年,从满城之战开始,宋军利用弹性防御取得了一系列中小规模的胜利。毕竟,以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军队,很难通过主动进攻获胜,因为草原民族的骑兵拥有绝对的机动性,可以选择在最有利于自己的时机,在最有利的战场上和对手作战。 草原骑马民族的军事优势,必然转变成政治和外交优势:他们既可以遵守和约,享受宋朝送来的巨额财富,也可以随意撕毁和约,兴兵南下,进行劫掠。而宋朝只能被动应对,疲于奔命。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在之后历代宋朝皇帝和士大夫官僚眼里,都是难以容忍的。

      1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