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大教授吴飞教授权威译本。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北京大学吴飞教授据希腊文翻译的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并作了很多注释,对理解文本很有帮助;

第二部分是吴飞教授为这个中文译本写的导言,对这个古代经典文本的背景知识,给读者一个较为总体的概念;

第三部分是吴飞教授从自己的角度,对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解读和思考,特别是对《苏格拉底的申辩》中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这一部分尤其重要,是中国学者自觉地用西方古典思想来理解现实处境、逐渐回归中国自身的问题的一个尝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柏拉图注疏集”出版说明
  • 引言
  • 一 苏格拉底的审判
  • 二 柏拉图的《申辩》
  • 三 《申辩》中的几个主题
  • 四 《申辩》从古典到中世纪
  • 五 《申辩》在现代欧洲的复兴
  • (一)文艺复兴时期
  • (二)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
  • (三)《申辩》在德国哲学中
  • 六 现代《申辩》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 (一)分期问题
  • (二)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 (三)苏格拉底的罪状
  • 七 《申辩》与现代哲学
  • (一)克尔凯郭尔
  • (二)Vlastos与美国自由派
  • (三)福柯与阿多
  • (四)施特劳斯学派
  • 八 西方当代《申辩》研究的版本情况
  • 九 中国学界对《申辩》的翻译与研究
  • (一)民国时期
  • (二)八十年代以来
  • 十 本书的翻译与义疏
  • 缩写对照表
  • 苏格拉底的申辩
  • [一 真理与修辞]
  • [二 案情的真相]
  • [三 哲学生活的根据:针对第一拨控告者的辩护]
  • [A.智者之知]
  • [B.无知之知]
  • [C.诬蔑的形成]
  • [四 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针对第二拨控告者的辩护]
  • [A.诉状]
  • [B.败坏青年]
  • [C.不敬之罪]
  • [五 为哲学而死的理由]
  • [A.苏格拉底与阿基琉斯]
  • [B.苏格拉底的哲学使命]
  • [C.哲学作为政治]
  • [D.爱智者的荣耀]
  • [六 惩罚与荣耀]
  • [七 临别告白]
  • 生的根据与死的理由——《苏格拉底的申辩》义疏
  • 一 真理与修辞(17a1-18a6)
  • 二 案情的真相(18a7-19a7)
  • 三 哲学生活的根据:针对第一拨控告者的辩护(19a8-24b2)
  • A.智者之知(19a8-20c3)
  • B.无知之知(20c4-23c1)
  • C.诬蔑的形成(23c2-24b2)
  • 四 在哲学与政治之间:针对第二拨控告者的辩护(24b3-28a1)
  • A.诉状(24b3-c9)
  • B.败坏青年(24c9-26a7)
  • C.不敬之罪(25a8-28a1)
  • 五 为哲学而死的理由(28a2-31c3)
  • A.苏格拉底与阿基琉斯(28a2-29b9)
  • B.美好生活与死亡(29b9-31c3)
  • C.哲学作为政治(31c4-34b5)
  • D.爱智者的荣耀(34b6-35e8)
  • 六 惩罚与荣耀(35e1-38b9)
  • 七 临别告白(38c1-42a5)
  • 主要参考文献
  • 修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