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供应链视角提供全套改善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从2016开始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客户需求多样性增加,产品价格稳中有降,制造成本持续增加,为了应对内外部的挑战,企业的精益变革重点转向了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链。

本书围绕“计划与物流战略咨询的方法论”展开,该方法基于供应链参考模型(SCOR),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的方法以及通用汽车全球制造系统的计划和物流管理方法和工具,结合作者十年的咨询经验形成的。

本书包含2部分,*部分是方法论部分,首先从订单交付率和成本入手,制定成品交付策略,自制件制造策略,原材料采购策略;然后分章节对需求计划/订单管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调度与控制,物流管理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二部分是案例部分,提供了汽车、家电、卫浴、医药、机械装备制造、印刷、半导体等行业的实际改善案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第1章 计划流程改善方法概述
  • 1.1 计划与物流系统运作规划
  • 1.2 组织职责与供应链指标
  • 1.3 需求计划或项目计划
  • 1.4 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
  • 1.5 车间生产计划
  • 1.6 零部件物流规划
  • 1.7 持续的改善项目推进
  • 第2章 计划与物流运作规划
  • 2.1 产业链需求分析
  • 2.2 交付价值流分析
  • 2.3 成品交付策略与零件交付策略
  • 2.4 制造能力规划策略
  • 第3章 计划相关绩效与组织职责
  • 3.1 消费品制造商的交付率指标
  • 3.2 工业品制造企业的交付率考核
  • 3.3 消费品制造商的库存考核
  • 3.4 工业品行业的库存管理
  • 3.5 生产效率
  • 3.6 客户响应的评估与生产计划稳定性评估
  • 3.7 计划相关的岗位职责——汽车行业的例子
  • 第4章 需求管理
  • 4.1 企业需要什么形式的需求管理流程
  • 4.2 年度业务计划
  • 4.3 需求预测
  • 4.4 产销协同管理
  • 4.5 成品配送网络设计
  • 第5章 供应计划
  • 5.1 产品制造策略
  • 5.2 主计划与成品库存和交付率的仿真分析实例
  • 5.3 成品库存管理
  • 5.4 生产经济批量
  • 5.5 关键资源的能力测算
  • 5.6 分厂交付计划生成以及期量管控
  • 5.7 信息系统在供应计划应用存在的问题
  • 5.8 如何衡量主生产计划的有效性
  • 5.9 标准工时与应用
  • 第6章 车间排程与交付管理
  • 6.1 车间计划和执行的几个关键问题
  • 6.2 生产日报与效率OPE管理模式
  • 6.3 典型的车间类型及排产方法
  • 第7章 制造业物流管理
  • 7.1 供应商的零部件周物流量测算与交付模式设计
  • 7.2 零部件的安全库存与仓储面积
  • 7.3 物流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 7.4 零部件入厂物流规划—时间窗口
  • 7.5 零部件上线模式策划
  • 7.6 物流量测算与仓储布置
  • 第8章 汽车企业的生产计划与零件物流案例
  • 8.1 通用全球制造系统及计划与物流模块概述
  • 8.2 计划和物流部的部门职责及岗位设定
  • 8.3 均衡化的主生产计划
  • 8.4 零件的固定周期订货—通用汽车零部件订货的理念
  • 8.5 少量包装的概念
  • 8.6 有计划的零部件发运和收货
  • 8.7 零部件的安全库存和缓存区规划
  • 8.8 物料的内部拉动配送
  • 8.9 空料箱的回收管理
  • 第9章 家电企业的生产计划与物流改善案例
  • 9.1 家电企业的交付价值链分析
  • 9.2 家电企业的预测与订单管理模式
  • 9.3 主生产计划与物流需求计划
  • 9.4 车间生产计划
  • 9.5 零件的物流规划实例
  • 9.6 车间物流配送与标准工时
  • 9.7 家电企业的供应商的准时交付率改善案例
  • 第10章 建材家居行业的供应链改善案例
  • 10.1 某卫浴行业的供应链诊断
  • 10.2 需求流程梳理及改善
  • 10.3 缩短龙头制造周期时间
  • 10.4 缩短浴室柜交付周期
  • 10.5 降低陶瓷产品线的交付周期
  • 第11章 装备行业的计划流程改善
  • 11.1 项目计划
  • 11.2 主生产计划
  • 11.3 分厂计划
  • 11.4 通用物资的采购计划
  • 第12章 医药企业的计划与物流改善
  • 12.1 医药行业交付价值链分析
  • 12.2 医药商业企业的计划与物流改善
  • 12.3 医药工业企业的计划与物流改善
  • 第13章 半导体企业的计划与物流改善案例
  • 13.1 半导体厂的供应链计划流程
  • 13.2 产能测算
  • 13.3 工装需求测算
  • 13.4 包装物流的精益改善
  • 第14章 包装印刷企业的交付改善案例
  • 14.1 企业的供应链计划管理现状
  • 14.2 流程梳理
  • 14.3 订单交付的数据分析
  • 14.4 重点改善推进
  • 推荐作者得新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千万不要做个对细节一无所知的人 |供应链精进书单之三

    将这本书选为精进书单的第 3 本,在于它的厂商思维。
     
    1. 如果说书单第 1 本《基于 SAS 的供应链管理与分析》的重点是建立合适的供应链数据管理思维工具、第 2 本《如果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股票》的重点是建立全局穿透优化视角,那么,这本书的重点就是带你把视角直插进最繁琐的制造流程细节中,了解供应链数据产生的 源头其实就是对流程的观测记录。
     
    2. 观测思维之于供应链管理,如同薯条像灵魂一般之于肯德基麦当劳。薯条原料极其基本、简单,供应链管理所用到的数据也来自于最基本的观测记录行为 —— 观测记录产生数据,数据分析形成策略,策略实施形成流程优化…… 如此循环,对细节一无所知的人可能连数据与管理之间最基本的关系都搞反了,不是管理产生数据,而是管理来自数据、数据催生管理。
     
    3. 说回到 “厂商思维”。顾名思义,这是现代工业和后工业时代最基本的价值创造环节,厂商终日被成本和效率导向指导,断将流程分解得更加细致琐碎,并且将在这些细致琐碎中建立精密的计划。
     
    4.“繁” 是本书最大的特点。本书正如书名所言,几乎覆盖一家普通公司所能发生的各种计划领域 —— 生产计划、生产经济批量、零部件采购计划、包装计划、库存计划、零部件物流计划、制造策略、成品交付策略、生产效率与生产计划稳定性、生产经济批量、生产日报、车间排产、成品配送网络设计、信息系统应用、标准工时计划等等。
     
    5.“繁” 是计划工作最真实的样子,同时也是计划的敌人。通过化繁就简的工具完成对 “繁” 的管理,是管理学最为重要基本的意义。
     
    6. 供应链管理与其他管理的不同,在于它能够(及必须)对连续实施中繁琐流程细节进行精密管理,使 “连续实施” 看起来像是本该如此的样子。虽然真相是几乎确信无疑地会出现各种中断、停滞甚至返工的情况,但供应链管理依然尽最大努力地保证资金周转效率和时间效率最优。
     
    7. 作者对企业数据化程度之低频频吐槽,在书中比比皆是。被作者吐槽的情况基本就分为三种,一种是许多工作流程没有数据,一种是有数据但是缺乏 ERP 甚至更专业的数据管理工具处理数据,三是有数据有工具,但缺乏更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8. 看遍作者举出的三种情况实例,便会得出一个结论 —— 尽管成功有迹可循、成功者依然屈指可数的根本原因,是掌握兼具繁琐细节和全局计划改善的困难,特别是还必须把 “数据”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素加入日常工作。
     
    9. 厂商是否使用数据管理思维,取决于经营规模。本书所举的例子,起码都具备中等以上规模,而小微企业当然不在本书探讨的范围内。经营规模小、流程节点少、管理复杂度低…… 这些都会反证数据管理是单纯地增加了管理成本,但是较大经营规模却可以通过数据管理降低生产制造及其他管理事项的成本损耗。
     
    10. 由于书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描述了厂商在不同目标和任务下的计划改善方案,我觉得本书对于那些正在计划开发产品、制订采购计划的读者,能够提供很实用的谈判策略 —— 越明白交易对手的工作流程和思维模式,就越容易看穿其成本结构,也就越能看到对方能够在哪个环节降低报价。
     
    11.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是 “交付” 在厂商思维中的重要性。交付是个 big problem,足够写一本书了,但是读者现在不需要一本专著,耐心地读完本书即可。

      5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真要命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博瑞森管理图书

      博瑞森管理图书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本土管理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产品定位:企业阅读 本土实践。与企业中的管理实践者一起,立足本土环境,追求卓越实践,传播最适合当下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知识。作者主要来源于管理咨询领域内的实战专家群体和企业管理一线的经营者或经理人。 博瑞森目前出版的图书分为经营、管理、营销、行业四大类,年出版新书80余种,已经成为国内本土原创管理类图书的知名品牌。 博瑞森图书最大的特点:“本土”——理论和思想可以来自古今中外,但一定要适应本土;“实战”——作者都是从企业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性是渗到骨子里的。读者亲切地评价博瑞森图书的价值为“多读干货,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