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书从1420年写起,贯穿六百年的历史,以八对概念揭示京津冀城市群的变迁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以学术著作写作的严谨保证全书的质量,以通俗读物的可读性保证全书的语言风格,做到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全书的写作,力争达到诠释如下四个原则的目的:1.揭示城市功能的变化;2.揭示城市群地理格局的变化;3.揭示各城市间的交互影响;4.揭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章 帝都与卫所
  • 北京成为帝都
  • 一、明成祖朱棣的个人感情因素占据了上风
  • 二、退往塞外的蒙古族人仍然威胁着明帝国的边境地区,这也是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现实考量
  • 三、明太祖曾有建都北平的打算,明成祖迁都北京也是继承太祖先志
  • 明代的卫所制度
  • 天津卫的设立与初期发展
  • 一、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天津卫的军事地位进一步强化
  • 二、明代漕运的兴盛,带动了仓储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
  • 三、明代漕运的发达,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与繁荣
  • 北京周边的其他卫所
  • 畿辅地区的府城
  • 一、保定府沿革及其基本情况
  • 二、河间府沿革及其基本情况
  • 三、真定府沿革及其基本情况
  • 四、永平府沿革及其基本情况
  • 五、通州城的兴起
  • 第二章 边疆与中心
  • 北京真正成为“天下之中”
  • “夏都”承德的兴起
  • 商贸城市的兴盛
  • 一、张家口的繁盛与宣化的相对衰落
  • 二、天津城市经济的发展
  • 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
  • 第三章 沿海与内陆
  • 天津开埠
  • 一、天津开埠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
  • 二、天津开埠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
  • 开平煤矿开办与矿区经济发展
  • 秦皇岛开埠的早期情形
  • 交通方式的巨大变化
  • 北京—天津城市关系的变化
  • 北京周围其他城市的地位变化
  • 一、区域政治中心城市的变化
  • 二、经济职能类型城市的变化
  • 第四章 传统与西化
  • 清末北洋新政
  • 一、兴办实业,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 二、社会改革,改变了城市的社会结构
  • 三、市政建设,刷新了城市的市容风貌
  • 社会控制手段的创新
  • 一、创办巡警,以新的警察制度代替旧的保甲制度
  • 二、设立罪犯习艺所,以重新教育代替流放与监禁
  • 新式学堂的兴办
  • 地方自治的探索
  • 城市功能的变化
  • 一、天津、北京人口结构的变化
  • 二、北京城市空间的开放与扩展
  • 第五章 城市与乡村
  • 铁路沿线城市的兴起
  • 一、交通枢纽城市石家庄的兴起
  • 二、工矿业城市唐山的兴起
  • 三、工商业城市秦皇岛的兴起
  • 四、铁路沿线其他城市的发展
  • 中国市制的发展
  • 北京城市地位的变化
  • 北京周边城市的地位变化
  • 一、处于下降地位的城市
  • 二、处于上升地位的城市
  • 城乡关系的崭新特点
  • 第六章 政治与文化
  • 首都城市的功能定位与城市建设
  • 一、“梁陈方案”与首都行政中心位置的确定
  • 二、北京城市性质的确定与首都城市功能的综合化
  • “一五”计划实施与京津冀城市群格局的形成
  • 河北省省会的数次迁移
  • 一、1954年,第一次省会迁石计划搁浅
  • 二、1958年,河北省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
  • 三、1966年,因战备再次内迁保定
  • 四、1968年,河北省省会正式迁驻石家庄
  • 京津冀城市功能的趋同化
  • 第七章 集聚与扩散
  • 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发展
  • 北京城市性质的重新定位与非首都功能疏解
  • 一、北京城市性质的重新定位
  • 二、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 滨海新区开发与海上国际门户的构筑
  • 一、从天津港到滨海新区
  • 二、从京唐港到曹妃甸港
  • 三、沧州渤海新区的开发
  • 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与小城市的渐次崛起
  • 第八章 人力与自然
  • 京津冀城市聚落的出现
  • 一、北京城市聚落的位置是如何产生的
  • 二、天津城市聚落的形成
  • 三、其他城市聚落的出现
  • 北京成为都城后对自然的掠夺
  • 工业化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 城市规划产生的“阴影”
  • 结语 走向世界级的城市群
  • 附录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