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漫游哲学世界,探索思维的不同维度,为我们如何看待世界探寻一个独特的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哲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主要哲学思想、哲学家及哲学作品等。本书内容丰富,涵盖广泛,作者通过哲学发展的时间轴以简单、易于理解的方式总结了哲学的160个相关主题,包含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灵哲学以及科学哲学。

本书试图用浅显易懂的、有趣的、穿插着幽默叙述的方式,来解读哲学中的一些关键理论、核心概念、主要发展以及思想大家。旨在希望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激发出足够的好奇心,以便进一步深入了解哲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古代哲学和经典哲学
  • 自然哲学
  • 道家
  • 痛苦
  • 儒家思想
  • 万物皆流
  • 悖论
  • 智者派
  • 原子论
  • 苏格拉底的方法
  • 苏格拉底之死
  • 共相
  • 道德实在论
  • 理想国
  • 艺术与谎言
  • 犬儒主义
  • 美德
  • 目的论
  • 公民权利
  • 净化
  • 友谊
  • 幻相
  • 节制
  • 死亡
  • 恶的问题
  • 正义战争
  • 斯多葛主义
  • 爱任纽的神正论
  •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 原罪
  • 新柏拉图主义
  • 基督教哲学
  • 伊斯兰哲学
  • 本体论论证
  • 经院哲学
  • 宇宙论证明
  • 奥卡姆剃刀
  • 人文主义
  • 政治现实主义
  • 乌托邦
  • 怀疑主义
  • 早期现代哲学
  • 科学方法
  • 自然状态
  • 确定性
  • 理性主义
  • 二元论
  • 商标论证
  • 帕斯卡的赌注
  • 一元论
  • 经验主义
  • 宽容
  • 人格同一性
  • 充足理由律
  • 可能世界
  • 观念论
  • 武士道
  • 休谟之叉
  • “是”与“应当”之间的鸿沟
  • 归纳问题
  • 目的论论证
  • 神迹
  • 浪漫主义
  • 自由市场
  • 启蒙哲学家
  • 后期现代哲学
  • 先验观念论
  • 义务论
  • 权利
  • 崇高
  • 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
  • 保守主义
  • 革命
  • 功利主义
  • 动物权利
  • 女性权利
  • 辩证法
  • 悲观主义
  • 人本主义
  • 伦理利己主义
  • 规则功利主义
  • 伤害原则
  • 民主
  • 进化论
  • 恐惧
  • 公民的不服从
  • 异化
  • 上层建筑
  • 实用主义
  • 自由意志
  • 信念
  • 无政府主义
  • 虚无主义
  • 权力意志
  • 当代哲学
  • 意向性
  • 生命哲学
  • 不完全决定性
  • 时间
  • 数学
  • 非存在
  • 他心问题
  • 结构主义
  • 自然主义谬误
  • 形式主义
  • 存在
  • 表现主义
  • 言说与显示
  • 私人语言
  • 确证悖论
  • 新的归纳之谜
  • 消费主义
  • 自发秩序
  • 行为主义
  • 证实主义
  • 开放社会
  • 范畴错误
  • 本真性
  • 极权主义
  • 他者
  • 自然主义
  • 概念图式
  • 女性主义
  • 德木格
  • 证伪
  • 情感主义
  • 人工智能
  • 荒诞
  • 自由
  • 同一论
  • 解释学
  • 情境主义
  • 知识
  • 作者之死
  • 缸中之脑
  • 功能主义
  • 无知之幕
  • 范式转移
  • 权力与监视
  • 堕胎
  • 宗教语言
  • 解构
  • 反实在论
  • 信仰
  • 中文屋
  • 父权制
  • 感受质
  • 古典自由主义
  • 快乐机器
  • 僵尸
  • 超现实
  • 远程传送装置
  • 非同一性问题
  • 取消式的唯物主义
  • 情色制品
  • 物种歧视
  • 有效利他主义
  • 泛心论
  • 电车难题
  • 副现象主义
  • 社会性别
  • 超人类主义
  • 术语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摘抄总结及感想

    摘抄 1,鲍德里亚最初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对后者而言,事物具有使用价值。例如,开罐器能用来开罐头,因此具有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事物的价值是按照它在市场上能够交换到的另一事物来衡量的。钱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是一些纸张或金属),但可以用来交换食物、衣服或其他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鲍德里亚进一步指出,在现代消费主义社会中,事物的价值在于其符号交换价值,即对地位、世故和品位的表达。一件名牌服装除了具备保暖功能外,还以某种无法言喻的方式告诉其他人我们在社会中的地位。鲍德里亚后期的哲学又更进了一步。在一个消费主义的、技术的、媒体饱和的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像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从开罐器到金钱,再到名牌服装,我们离现实越来越远,直到 “现实” 最终消失,并隐匿于我们所创造的符号世界及其价值观之下。这就是超现实:一个只有镜像,没有本体的镜厅(Hall of Mirrors),“现实” 与 “人造”、“真实” 与 “虚假” 之间的区别也会最终消失。2,帕菲特同意洛克的观点:由于拥有相同的记忆和性格特征,所以,纵然岁月变更,一个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为同一个人。然而,虽然这种心理连通(Psychological Connectedness,这种记忆和经历的重叠连通)可能会让 “未来的我” 成为和现在一样的人,但也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这样的人可能不是唯一的我。帕菲特说:试想一下,有一个远程传送装置,可以扫描你的原子结构,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火星,在那里 “你” 是由火星原子重组而来的。它具有相同的记忆(拥有相同的物理性大脑状态),身体结构也是相同的,甚至每个毛囊和雀斑都分毫不差。那个人是 “你” 吗?人们通常认为,“你的存在” 蕴含着唯一性,而这个传送装置会创造出两个 “你” 来,那么帕菲特的论证就可能被用来表明:如果我们只是某种物理原子结构,人格同一性这样的东西就不可能存在。我们所拥有的只是 “关系 R”(Relation R,按照帕菲特的术语)的持续存在,这是记忆和经验的一种特定结构,通过潜在的物理属性而持续存在。类似的思想实验在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超人类主义者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够将思想复制并上传到电脑上,这种希望就类似于上述思想实验所设想的那种 “复制” 过程。但是,一旦这样的事情有朝一日成为可能,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 不仅是人格同一性的问题,还包括道德问题、法律问题以及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3,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主张:技术不仅能延长人类的寿命,而且能使人类超越其本身的意义。超人类主义者相信:在未来,科技不仅能治疗遗传病并根除其他疾病,还能在当前的基础上大幅延长人类的生命,甚至可能达到某种永生 —— 可以采取生物学的手段(如基因工程、器官再生和移植、由 “纳米机器人” 来修复细胞),也可以采取技术植入的手段(如假肢移植、通过植入计算机芯片来增强心理和生理机能),或者采取纯粹的数字手段(如扫描大脑并将意识 “上传” 至主计算机)。感想 哲学就是爱智慧,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哲学观点,让我大致了解了哲学的发展历程。这本书是我学习哲学的先遣图,现在还在听傅佩荣老师的西方哲学课。摘抄总结的 3 个哲学观点是我最感兴趣的。最近的美剧《基地》,很好的反映了帕菲特和超人类主义者的理念。黎明,白昼,黄昏,意识上传,意识删减等等。看影视,老外是研究未来,那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那个对未来科技的表达,确实很惊艳。象牙塔,君子不器,百无一用,这是啥?大众误解的哲。哲通常与圣联系在一起,它提供的是一种思辨,一种类似头脑风暴般的价值,是一种无用的大开大合的势。得此势或借此势,做事会更加得心应手,人的心境会更加的平和。借我人间二两墨,好好写写哲喆哲。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协直属的出版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编辑出版各学科不同层次的科普图书、科技专著和科普期刊为主要任务,是中国出版科普图书历史最长 、品种最多、规模大的出版社。旨在向读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