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通过四川省法院的样本,深入探讨了司法财政的来源和支出情况,为省统管人财物改革提供参考。

内容简介

《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根据新近颁布的中央政法委《关于司法改革框架意见》的七项政策而设计内容。《中国基层司法财政变迁实证研究(1949-2008)》选择了四川省的基层法院作为实证样本,收集了这个县法院从1949年到2009年的财政资料,这些材料由财务数据、财政文件构成,并对相关人员做了一系列深度个案访谈。本书回答了法院的经费从何处而来(中央财政、省级财政还是地方财政?)以及经费都被支出到哪个领域中(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还是业务经费?)等诸多人们关心的问题。由此,可以把握中国法院,尤其是地方基层法院的财政状况和财政制度的特点,包括形成这些特点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背景和原因,尤其关注这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司法的公正与独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了由省统管法院人财物的改革方案。本书有关司法财政的研究成果必将为省统管人财物改革的制度落实和未来推进提供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出版说明
  • 第一章 导论:中国基层司法财政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一)概念的厘定
  • (二)有关收入的文献
  • (三)有关支出的文献
  • (四)现有研究的不足
  • 三、方法与材料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二)个案的基本情况
  •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二章 短缺时期的司法财政(1949—1978)[1]
  • 一、收入:低水平的财政全额保障
  • (一)整体变迁
  • (二)基本特征
  • 二、支出:以人员经费为重心
  • (一)变迁描述
  • (二)支出构成
  • 第三章 创收时期的司法财政(1979—1998)
  • 一、收入:财政与社会分担保障
  • (一)整体变迁
  • (二)基本特征
  • 二、支出:基础设施大跃进与人员经费的福利化
  • (一)变迁描述
  • (二)支出构成
  • 第四章 公共财政时期的司法财政(1999—2008)
  • 一、收入:财政保障体制的回归
  • (一)整体变迁
  • (二)基本特征
  • 二、支出:装备建设的持续投入
  • (一)变迁描述
  • (二)支出构成
  • 第五章 财政压力对司法行为的影响
  • 一、制度环境
  • (一)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 (二)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 二、财政压力下基层法院的开源策略
  • (一)开源策略之一——筹款
  • (二)开源策略之二——创收
  • 三、财政压力下基层法院的节流策略
  • (一)直接的支出控制
  • (二)间接的支出控制
  • 四、基层法院策略的影响
  • 第六章 基层司法财政模式变迁(1949—2008)
  • 一、基层司法财政收入模式变迁
  • (一)基层司法财政收入模式的分析要素
  • (二)短缺时期的经费保障:“同级财政负担的同质供给”模式
  • (三)创收时期的经费保障:“国家与社会共同负担的同质供给”模式
  • (四)公共财政时期的经费保障:“多级财政共同负担的差异供给”模式
  • 二、经费保障体制变迁成因分析
  • (一)基层司法经费保障机制成因分析——基于财政体制调整的视角
  • (二)基层司法经费保障机制成因分析——基于法院定位变化的视角
  • 三、基层司法财政支出模式变迁
  • (一)基层司法财政支出模式的分析要素
  • (二)基层司法财政支出的整体描述:以运转成本为核心
  • (三)人员类经费支出模式:以工资成本为核心
  • (四)公用类经费支出模式:以日常运转成本和基建成本为核心
  • 四、基层司法财政支出模式变迁的成因分析
  • (二)基层司法财政支出模式变迁的成因分析——以纠纷治理模式为视角
  • 五、问题的诊断
  • (一)保障机制
  • (二)管理困境
  • 六、省级统管法院经费改革的原则与方案
  • (一)省级统管法院经费保障领域的改革
  • (二)省级统管法院支出管理领域的改革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