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6千字
字数
2023-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新华社记者亲历观察印度,破除误解和刻板印象,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现代印度。
内容简介
记者张兴军行走于中印两国之间,目睹真实的印度与国内流传的印度之间的巨大差距。在印期间,他经历了印度的大选,新冠疫情的暴发,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蓬勃发展;造访了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路边小贩、出租车司机、工厂老板,到教师、学者、电影明星,还通过在印华人的视角,提供了一个中国人眼中真实的印度,见证了古老的大国在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下的断裂与新生。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邻国与自己的国家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庞大的人口数量,可观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中国人眼中看印度,就好似看一面镜子。但是,大多数国人对印度的了解,往往局限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和来自他人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愈加强大,中国人需要走向世界,并从自己的角度直接观察世界,而不再通过他者的转述。
作者对于印度的观察,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不但要呈现出一个真实的印度,还要“用自己的眼光,认识他人,认识世界”。“某种程度上,这不仅关乎我们如何看待印度,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如何看待世界并与之相处的折射。”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引子 洞朗对峙事件后的出发
- 第一部 印度日常面面观
- 日常印度之初印象
- 从“达巴瓦拉”到外卖小哥
- 中产桑尼的孟买“安居梦”
- 谈场自由恋爱有多难
- 一顿印式“年夜饭”
- 海德拉巴的怒火
- “战谣”从娃娃抓起
- 第二部 次大陆上的中国痕迹
- 小学生的“印度书签之问”
- 在佛故乡遇见佛弟子
- “巨人不再跛行”
- 在孟买感受“中国乡愁”
- 来自“未来”的一拨人
- 第三部 “电影王国”的两面
- 与阿米尔·汗面对面
- 从《大篷车》到《调音师》
- 宝莱坞并非只有歌舞
- 当红影视小生之死背后
- 第四部 步履蹒跚的大国梦
- 马克思的预言因何落空
- 绝望的土豆
- 印度“药神”那些事儿
- 捷特的眼泪在飞
- 在印度遭遇“办证难”
- MBA缘何争当清洁工
- 在孟买体验无现金消费
- “一步之遥”的失败与雄心
- “愤怒象群中的一只蚂蚁”
- 第五部 “网红”总理和他的国度
- 直击印度大选投票日
- “网红”总理是怎样炼成的
- 以罗摩之名
- 尾声
- 新冠风暴来临时
- 瘟疫照亮被遮蔽之物
- “孟买孤岛”的日与夜
- 穿越“虫洞”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