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得到独家首发】《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成名作,百岁基辛格的大国斡旋与外交人生。

内容简介

基辛格于1923年出生于德国,其童年和少年阶段在纳粹的迫害中度过。1938年,15岁的基辛格作为难民随家人迁往美国定居。1943年获得美国国籍并应征入伍,再次回到二战中的德国战场。1947年,他凭借政府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之后留校执教。1969年离开哈佛大学,出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开启了他的“白宫岁月”,直至1977年。

在长达8年的两届总统任期内,基辛格作为白宫的外交智囊,负责制定和推行美国的外交政策,主导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1977年退出政界,但至今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本书是著名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创作的基辛格传记全本。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作者前后采访基辛格不下20次,并采访了基辛格的家人、前助理、事业伙伴、多任美国总统甚至基辛格的老对手,根据基辛格提供的诸多公开和私密材料,及不同的信息来源,以细腻的笔触全面讲述了基辛格风云变幻的传奇经历,挖掘了基辛格这位复杂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基辛格传(上)
  • 本书所获赞誉
  • 2005年版序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与当今圣战型的理想主义
  • 1992年版序
  • 第1章 童年时代:纳粹时期的菲尔特 1923—1938年
  • 巴伐利亚的基辛格家族
  • 年轻的海因茨
  • 被摧毁的世界
  • 丢失童年的后遗症
  • 第2章 在华盛顿高地的日子: 一位一心想成为会计师的人的美国化历程 1938—1943年
  • 重建的世界
  • 走出去
  • 第3章 军旅生涯:“亨利先生”重返故里 1943—1947年
  • 大熔炉
  • 弗里茨·克雷默
  • 重返故里
  • “向我的青年时代告别”
  • 占领者
  • “或许我已经有了一套防御机制”
  • 第4章 求学哈佛:志向远大的学生 1947—1955年
  • “小灰”与学者
  • 威廉·埃利奥特
  • 历史的意义
  • 安纳利斯·弗莱舍尔·基辛格
  • 国际研讨会
  • 《合流》
  • 卡斯尔雷与梅特涅
  • 一个研究生的生活与比拼
  • 第5章 纽约试水:建制派的门客 1947—1957年
  • 外交关系协会
  • 核武器与外交政策
  • 核明星
  • 纳尔逊·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
  • 第6章 重返哈佛:教授 1957—1968年
  • 国际事务中心
  • 终身教职
  • 家庭生活
  • 发明军控
  • 《选择的必要》
  • 俾斯麦
  • 第7章 行走在权力边缘: 肯尼迪、约翰逊和洛克菲勒 1961—1968年
  • 卡梅洛特的外围
  • 徘徊
  • 陷入泥淖的第一步
  • 1967年宾州谈判
  • 1968年的洛克菲勒
  • 第8章 天造地设的搭档:基辛格和尼克松 1968年
  • 两边押宝
  • 工作机会来了
  • 看似格格不入的这一对
  • 朝臣天性
  • 静悄悄的政变
  • 第9章 越战风云:秘密抉择,秘密轰炸
  • 新的一天
  • 越南选项
  •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与国安备忘录NSSM-1号文件
  • 关联
  • 欧洲插曲,1969年2月
  • 秘密轰炸柬埔寨,1969年3月
  • 1969年4月EC-121被击落
  • 第10章 基辛格的白宫帝国: 大老板的权威及其行事风格
  • 副手人选
  • 基辛格的行事风格
  • 威廉·皮尔斯·罗杰斯
  • 梅尔文·莱尔德
  • 基辛格的权力日增
  • 背后渠道
  • “应付亨利委员会”
  • 第11章 耳边的秘密:办公室窃听器,死键,其他装置
  • 国家安全窃听,1969年5月
  • 白宫其他的阴谋诡计
  • 死键古卷
  • 第12章 死路一条: 深陷越南战争泥沼
  • 越南化,1969年6月
  • 尼克松主义,1969年7月
  • 秘密和谈,1969年8月
  • 钓鸭行动,1969年11月
  • 秘密多发年
  • 与黎德寿在一起的巴黎的春天,1970年2月至4月
  • 第13章 入侵柬埔寨: 扩大战争,辞职,怒潮
  • 决定入侵,1970年4月
  • 入侵柬埔寨,1970年5月
  • 幕僚人事异动:沃茨、莱克、莫里斯和林恩
  • 争取布莱恩和其他的抗议者
  • 第14章 危机杂耍术:9月的两周随记
  • 黑色9月,1970年
  • 9月14日,周一
  • 9月15日,周二
  • 9月16日,周三
  • 9月17日,周四
  • 9月18日,周五
  • 9月19日,周六
  • 9月20日,周日
  • 9月21日,周一
  • 9月22日,周二
  • 9月23日,周三
  • 9月24日,周四
  • 9月25日,周五
  • 9月26日,周六
  • 9月27日,周日
  • 余波
  • 危机年代
  • 第15章 限制战略武器谈判: 背后渠道的军备控制
  • 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
  • 第一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提议,1970年4月
  • 通过背后渠道取得的“突破”,1971年5月
  • 五角大楼文件,1971年6月
  • 单方面撤离的提议
  • 第16章 接近巨龙: “三角鼎立”
  • 通往北京的路
  • 基辛格在中国,1971年7月
  • 第17章 权力和欲望:世界头号非性感名人的私生活
  • 秘密的花花公子
  • 乔治敦的社交圈
  • 好莱坞年轻女明星的诱惑
  • 最好的春药
  • 第18章 长刀之冬: 失手印巴之战,基辛格跌落谷底
  • 印度-巴基斯坦战争,1971年12月
  • 文书士官瑞德福的间谍网,1971年12月
  • 迷宫中的将军
  • 霍尔德曼,埃利希曼,以及假日忧郁症
  • 比较快乐的新年
  • 第19章 三角平衡术: 莫斯科-北京春季峰会
  • 与尼克松到中国,1972年2月
  • 秘密访问莫斯科,1972年4月
  • 在海防港布雷,1972年5月
  • 莫斯科峰会,1972年5月
  • 基辛格传(下)
  • 第20章 和平在望:巴黎谈判达成难以捉摸的协议
  • 隧道尽头的光亮
  • “和平指日可待”,1972年10月
  • 第21章 圣诞节轰炸:河内挨炸,西贡就范
  • 破裂,1972年12月
  • 圣诞节幽灵的显现
  • 和平到手,1973年1月
  • 越南:损害评估
  • 第22章 国务卿基辛格:众人失落,唯我得意
  • 黑格换下霍尔德曼,1973年5月
  • 与勃列日涅夫狩猎野猪,1973年5月
  • 电话窃听曝光,1973年5月
  • 50岁时的基辛格,1973年5月
  • 美国的第54位国务卿,1973年9月
  • 一个表演家能被驯服吗
  • 第23章 赎罪日战争:中东初试身手,再补给之争,核警示
  • 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
  • 核警戒,1973年10月
  • 通往日内瓦的路,1973年12月
  • 第24章 穿梭外交: 逐个拿下以色列、埃及、叙利亚
  • 第一次以色列-埃及穿梭外交,1974年1月
  • 基辛格的谈判风格:概观
  • 流浪的犹太人
  • 石油震撼和伊朗国王
  • 叙利亚穿梭外交,1974年5月
  • 第25章 闪光灯下的名人基辛格: 垂帘生辉
  • 第26章 变迁: 仕途末期和全新开始
  • 南希·马金尼斯·基辛格,1974年3月
  • 理查德·尼克松浮沉记,1974年8月
  • 基辛格和福特:帮助新总统进入角色
  • 第27章 “缓和”之死: 奇怪的联盟,走强硬路线
  • 奇怪的盟友
  • 《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
  •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1974年11月
  • 第28章 奇迹消失与全线挫败: 败走西奈和东南亚
  • 第二轮西奈谈判以及“重新评估”,1975年3月
  • 柬埔寨失陷,1975年4月
  • 南越的陷落,1975年4月
  • 马亚克斯号事件,1975年5月
  • 第29章 外交政策中的道德: 基辛格的现实政治受到挑战
  • 现实主义的根源
  •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
  • 索尔仁尼琴、赫尔辛基和人权,1975年7月
  • 丹尼尔·莫伊尼汉和美国理想主义
  • 万圣节屠杀,1975年10月
  • 第30章 非洲:秘密介入+穿梭外交
  • 通过东西方棱镜看安哥拉,1975年
  • 罗德西亚:人权问题上的转变,1976年
  • 第31章 退场:虎头蛇尾
  • 1976年的选举
  • 吉米·卡特,1976年秋天
  • 第32章 平民基辛格:不管部部长的空中飞人生活
  • 重返纽约,1977年1月
  • 不管部部长
  • 第33章 基辛格顾问公司: 世界顶级顾问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 待价而沽的外交官
  • 冲突和利益
  • 熠熠生辉的黄昏
  • 第34章 基辛格的政治遗产:政策与个性
  • 致谢
  • 注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基辛格的观点,始终带有细微的变化。在处理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复杂问题上,基辛格表现的十分微妙,充满智慧,有时候即使态度有些保留,也是先见之明举。这个世界是一个复杂和危险的世界,作为一个分析家,基辛格的长处在于他从不将事情过度简单化(他的弱点是融入更多意识形态保守力量)。另外,他本能地反对公开挑战当权者。这一观点在保守共和党人执政时期表现得十分明显。执政者对基辛格的意识形态持不信任的态度,这种不信任导致了他被排挤在政权之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基辛格传

      基辛格的现实主义与当今圣战型的理想主义离职 30 年后,基辛格在公众的心目中依然颇具魅力,在国家对外政策讨论中也有一定的学术分量。他的影响力和名人地位经久不衰,美国当代的政治人物无出其右。他仍然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对外政策泰斗,是公司及政界领军人物的求教对象。人们通过电视或电台仍经常能听到他那低沉的声音,他署名的分析评论也屡屡见诸报端。他之所以声名显赫且经久不衰,部分是因为他确实才智出众。不欣赏他的人对此也不得不承认。而今,政策讨论往往两极化,追随政党,局限于有线电视节目上卖座的浅显论点。即便不同意基辛格的人,也被他的立论严谨、细致、有深度、客观精辟折服。他的著作和言论融合了历史论述与及时解析,这使他的回忆录因兼顾大局与细节而为人所称道。如今,全球政治已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黑白分明,基辛格对均势的了解和侧重就更具现实意义了。同样,他对世界相互依赖网络的触摸感 —— 星球上某一角落发生的事件会在另一角落引发什么回响 —— 在当今复杂的全球化时代也越发重要。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亨利・基辛格,德国犹太人后裔,美国有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曾任美国国务卿。1971 年 7 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73 年 1 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的主要著作有《论中国》《世界秩序》《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等。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创作的基辛格传记全本。基辛格于 1923 年出生于德国,其童年和少年阶段在纳粹的迫害中度过。1938 年,15 岁的基辛格作为难民随家人迁往美国定居。1943 年获得美国国籍并应征入伍,再次回到二战中的德国战场。1947 年,他凭借政府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之后留校执教。1969 年离开哈佛大学,出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开启了他的 “白宫岁月”,直至 1977 年。在长达 8 年的两届总统任期内,他作为白宫的外交智囊,负责制定和推行美国的外交政策,主导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1977 年退出政界,但至今仍以充沛的精力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在这本书的成书过程中,作者前后采访基辛格不下 20 次,并采访了基辛格的家人、前助理、事业伙伴、多任美国总统甚至基辛格的老对手,根据基辛格提供的诸多公开和私密材料,及不同的信息来源,以细腻的笔触全面讲述了基辛格风云变幻的传奇经历,挖掘了基辛格这位复杂人物的性格和他所探索的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阅读这本书,读者将跟随作者,进入这位多姿多彩、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一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5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