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1千字
字数
2024-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探求唐代少数族裔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内容简介
唐代是中外交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各民族由矛盾、冲突走向交流、融合的时期。前辈学者如向达、陈寅恪等,对这一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文艺之间的关系已有卓有成效的先行考察。本书在前人基础上,通过理论背景、学术范式、史料基础的梳理和总结,探索民族文学研究在唐代落地生根的可能。
书中对唐代鲜卑、突厥、粟特等民族的文学情况进行了综合研究和个案剖析,对中古胡、汉关系的历史文化语境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上编 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范畴、学术范式和史料基础
- 第一章 唐代民族文学研究概观
- 第一节 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的学科特点
- 第二节 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的史料基础
- 结语
- 第二章 百年李白、白居易“氏族”争议与唐代“民族
- 第一节 李白、白居易“氏族”公案始末
- 第二节 李白、白居易“氏族”公案的社会文化及学术背景
- 第三节 从李白、白居易“氏族”公案看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的出路
- 结语
- 第三章 回到陈寅恪
- 第一节 发凡起例
- 第二节 融会贯通
- 第三节 钩沉索隐
- 结语
- 第四章 新出石刻与唐代民族文学史料
- 第一节 民族作家生平史料
- 第二节 民族作家作品史料
- 第三节 民族语言文学史料
- 第四节 民族宗教文学史料
- 结语
- 中编 族裔文学视角下的唐代民族文学研究
- 第五章 唐代鲜卑族裔文学个案研究
- 第一节 于志宁家族文学渊源及传承述略
- 第二节 于志宁家族的婚姻网络与文学关系
- 第三节 于邺与于武陵诗集考
- 结语
- 第六章 敦煌与长安之间
- 第一节 内迁突厥的安置和汉化
- 第二节 内迁突厥族裔的汉文学之路
- 第三节 敦煌写卷所见突厥族裔诗歌考辨
- 结语
- 第七章 丝路奇葩
- 第一节 粟特族裔文学概说
- 第二节 粟特族裔文学的典范
- 结语
- 第八章 胡越同风
- 第一节 中古浙东地区的胡人踪迹
- 第二节 浙东诗坛的“胡声”
- 第三节 浙东唐诗之路与丝绸之路的交会
- 结语
- 下编 多元视角下的中古胡、汉关系研究
- 第九章 中古胡、汉文化融合模式
- 第一节 “话语权力”与“文化想象”
- 第二节 “身份焦虑”与“文化展演”
- 第三节 “自我宣称”与“话语建构”
- 第四节 “文本的张力”
- 结语
- 第十章 中古胡、汉氏族理论的反思
- 第一节 《氏族论》与《唐书》的关系
- 第二节 韦述之谱学与《氏族论》
- 第三节 《氏族论》史源和关键概念辨析
- 结语
- 第十一章 中古胡姓郡望的成立与民族融合
- 第一节 胡姓郡望的成立过程
- 第二节 胡姓郡望的社会认同
- 第三节 “想象的共同体”
- 结语
- 第十二章 中古胡族谱系的“制造”
- 第一节 白居易家族谱系的“改造”和“遗忘”
- 第二节 阿史那家族谱系的“断裂”和“重构”
- 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