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展示了西双版纳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民族饮食文化。

内容简介

“民生之道,食为大”。西双版纳有丰茂的热带雨林,自古以来居住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同时具有十分丰富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

本书基于实地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研究等,筛选出西双版纳地区特色野生蔬菜108种,对其形态特征、分布和生境、食用部位及方法、药用价值等进行介绍,并配有图片。

本书可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指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第一章  谈古论今说野菜
  • 第二章  西双版纳的地理植被概况和植物多样性
  • 2.1  西双版纳的地理植被概况
  • 2.2  西双版纳的植物多样性
  • 第三章  西双版纳的味道:多民族的饮食文化
  • 3.1  酸甜苦辣香,“五味杂陈”
  • 3.2  春夏秋冬季,时时采摘生鲜不停
  • 3.3  烤蒸舂腌剁,加工烹饪极致美味
  • 3.4  异彩纷呈,食花文化
  • 3.5  健康养生,药食同源
  • 3.6  天然餐食用具,物尽其用环保安全
  • 第四章  西双版纳特色野生蔬菜资源及可持续利用
  • 4.1  西双版纳传统野生蔬菜利用现状
  • 4.2  西双版纳特色野生蔬菜类型
  • 4.3  西双版纳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 第五章  西双版纳特色野生蔬菜108种
  • 狗肝菜
  • 多花山壳骨
  • 山牵牛
  • 皱果苋(苋菜)
  • 青葙
  • 小藜(灰条菜)
  • 盐麸木(盐巴果)
  • 槟榔青(噶利勒)
  • 积雪草(马蹄叶)
  • 刺芹(大芫荽)
  • 水芹(水芹菜)
  • 毛车藤(酸扁果)
  • 南山藤(苦藤)
  • 广东匙羹藤(甜苦藤)
  • 翅果藤(婆婆针线包)
  • 酸叶胶藤(酸叶藤)
  • 云南水壶藤
  • 大野芋(滴水芋)
  • 刺芋(刺菜)
  • 刚毛白簕(刺五加)
  • 大参(火镰菜)
  • 刺通草
  • 桄榔
  • 大叶蒲葵(大蒲葵)
  • 野茼蒿(革命菜)
  • 鼠麴草(黄花)
  • 食用双盖蕨(水蕨菜)
  • 粗喙秋海棠(酸脚杆)
  • 西南猫尾木(猴子尾巴木)
  • 火烧花(缅木)
  • 木蝴蝶(海船)
  • 毛束草(假酸浆)
  • 弯曲碎米荠(碎米荠)
  • 橄榄(青果)
  • 铜锤玉带草(钮子果)
  • 树头菜
  • 灯油藤
  • 青苔
  • 鸭跖草(竹叶菜)
  • 闭鞘姜(老妈妈拐棍)
  • 红瓜(甜藤)
  • 野黄瓜(酸黄瓜)
  • 金瓜
  • 绞股蓝
  • 油渣果(油瓜)
  • 山苦瓜(野苦瓜)
  • 木鳖子
  • 凹萼木鳖(苦藤菜)
  • 密毛栝楼
  • 赤苍藤(大叶臭菜)
  • 藤金合欢
  • 羽叶金合欢(臭菜)
  • 猪腰豆(白藤花)
  • 白花洋紫荆(老白花)
  • 粉葛(葛根)
  • 大花田菁
  • 酸豆(酸角)
  • 腺茉莉(臭牡丹)
  • 赪桐(红花臭牡丹)
  • 水香薷(水香菜)
  • 云南石梓(酸树)
  • 山鸡椒(木姜子)
  • 香子含笑(山八角)
  • 木棉(攀枝花)
  • 柊叶
  • 蘋(四叶菜)
  • 连蕊藤(滑板菜)
  • 大果榕(木瓜榕)
  • 硬皮榕(厚皮榕)
  • 白肉榕(大甜菜)
  • 黄葛树(酸苞菜)
  • 芭蕉
  • 鼓槌石斛
  • 守宫木(甜菜)
  • 黄花胡椒(野芦子)
  • 麻根
  • 假蒟(毕拨菜)
  • 大叶石龙尾(水八角)
  • 香糯竹(糯米饭竹)
  • 香茅(香茅草)
  • 野龙竹
  • 版纳甜龙竹(甜竹)
  • 单穗大节竹(苦笋)
  • 版纳茶秆竹(班竹)
  • 粽叶芦(扫帚草)
  • 金荞麦(野荞麦)
  • 水蓼(辣蓼)
  • 鸭舌草
  • 马齿苋(长命菜)
  • 酸苔菜
  • 白花酸藤果(碎米果)
  • 云南栘𣐿(酸栘𣐿)
  • 竹叶花椒(野花椒)
  • 毛大叶臭花椒(麻欠)
  • 蕺菜(鱼腥草)
  • 少花龙葵(苦凉菜)
  • 树番茄
  • 旋花茄
  • 水茄(苦子果)
  • 刺天茄(细苦子)
  • 普洱茶(大叶茶)
  • 白粉藤(粉藤)
  • 红豆蔻
  • 九翅豆蔻
  • 姜黄
  • 圆瓣姜
  • 红球姜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