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5千字
                       字数
                        2015-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的主题是“核心价值、教育伦理与师德建设”。
内容简介
全书选入全国各高校专家、教授优秀专业论文40余篇。内容包括:教育伦理学的新问题与新领域;教育伦理规范生成的辩证视野;教育伦理学发展对师德建设的影响力研究;师德的实质与教师的人格建构;教育道德悖境的消解;教师德性研究的三个基本维度;美国教育职业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教育伦理研究》编辑委员会
 - 编者的话
 - 传统文化与教育伦理研究
 - 中华传统家风与价值观的培育
 - 一、中华优良传统家风是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重要载体
 - 二、中华优良传统家风以践行、拱立核心价值观为宗旨
 - 三、弘扬中华优良传统家风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 人文化成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一、何为教化之“化”?
 - 二、伦理关系场域中的教化
 - 三、教化传统的失落与回归
 - 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 一、“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 二、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
 -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 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之根
 - 一、传统文化中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表征的责任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相对接
 - 二、传统文化中以大同社会、小康社会为理想追求的社会建构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相勾连
 - 三、传统文化中以正心诚意、明德向善为根本的修身向善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相贯通
 - 梁启超后期教育伦理思想初探
 - 引论
 - 一、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
 - 二、教育应以道德公准的传授为目的
 - 三、德性之学需要自身躬行
 - 教育伦理前沿问题研究
 - 尊重教师:教育伦理的一项重要原则
 - 一、问题的提出:尊重教师是在道德上要求教师的前提
 - 二、“尊重教师”的教育伦理价值
 - 三、“尊重教师”教育伦理原则的内在规定性及其实践机制
 - 开显生命的本真与自觉:当代教育目的论的澄明与复归
 - 一、“价值取向”与“工具取向”之辩:理性主义传统教育目的论的反思
 - 二、“善”:教育目的本体论根基之澄明
 - 三、返归生命本真与自觉的“教育无目的论”之可能
 - 当今国民性塑造中的教育伦理使命
 - 一、“国民性”概述
 -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性塑造中教育的失位
 -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在国民性塑造中的合理定位
 - 教学是立于科学达于艺术之伦理性活动
 - 一、人们对教学活动性质的认识及其发展演变
 - 二、批判与期盼:对教学活动性质的理性思考与深层追问
 - 教育伦理理论研究
 - 责任伦理:教师伦理范型的基石
 - 一、已有教师伦理范型的局限性
 - 二、责任伦理是教师伦理范型的基石
 - 三、责任伦理关照下的师德建设
 - 从三个侧面体味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
 - 一、“搞教育是很光荣的”:赋予教育崇高的道德评价
 - 二、“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注重教育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 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造就有社会主义道德的新人
 - 当代学校教育的国家意识:悬置与新意
 - 一、“悬置”的学校教育国家意识
 - 二、“中国梦”语境下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的国家意识
 - 三、当代学校教育国家意识的新内涵
 - 伦理的教育与教育的伦理
 - 一、伦理实体:教育的人文本性
 - 二、教育伦理学:教育与伦理的融合
 - 三、追寻道德:教育的伦理意蕴
 - 教育伦理学科发展研究
 - 道德思维与伦理思维:论教师职业规范的构建
 - 一、当前《规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二、道德思维与伦理思维之辨
 - 三、教师职业关系的伦理分析
 - 四、伦理思维下的《规范》建设
 - 合道德性教育伦理规范的生成路径
 - 一、逻辑起点:确立自觉的道德批判意识
 - 二、植根基础:现实的教育道德国情
 - 三、价值追求:教育伦理规范的合理性
 - 四、多方参与:教育伦理规范实现的条件保障
 - 论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 一、从价值灌输向价值澄清转换
 - 二、让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对话
 - 三、由底线伦理向终极价值拓展
 - 教育伦理学的学科定位、理论形态及研究方法
 - 一、教育伦理学的学科定位
 - 二、教育伦理学的具体理论形态
 - 三、教育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 教师道德理论研究
 - 教师道德:正当性、价值及其特征
 - 一、师德是教师的本质要求
 - 二、师德价值论要
 - 三、教师道德的特征
 - 教师道德:期待与角色定位
 - 一、教师道德:跨道德领域的综合要求
 - 二、教师道德与公众的道德期待
 - 三、教师道德与道德角色定位
 - 教育智慧伦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境界
 - 一、引言
 - 二、教育规范伦理的价值和功能
 - 三、教育智慧伦理的价值和功能
 - 德性伦理学视域中的师德定位
 - 一、基于现代道德概念的师德定位
 - 二、传统师德观念与现代道德概念的合流
 - 三、基于德性伦理的师德定位
 - 教师道德实践研究
 - 高校教师创新主体动力的教师前瞻职业角色激励
 - 一、高校教师前瞻职业角色激励的涵义和特征
 - 二、高校教师前瞻职业角色激励的作用
 - 三、高校教师前瞻职业角色激励的路径
 - 论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要求
 - 一、探索创新的价值追求
 - 二、求真务实的态度
 - 三、人道主义的情怀
 - 四、自信与尊重的协调
 - 五、团队中的公正协作
 - 六、勤奋中的淡泊追求
 - 七、注重实践的学术导向
 - 教育伦理学背景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 一、西方伦理学思想对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内容的影响
 - 二、我国师德建设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探索
 - 三、解决我国师德建设执行力不强的措施
 - 学科德育应坚守自己的个性
 - 一、学科德育的基本特征
 - 二、学科德育的自我迷失
 - 三、学科德育的个性实现
 - 道德教育的社会系统性
 - 一、人的社会性与道德教育的社会性本质
 - 二、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及其社会性评价标准
 - 三、基于社会系统论的道德教育理念
 - 师生关系与师德评价研究
 - 当代“好老师”师生关系的伦理诉求
 - 一、“好老师”师生关系的本土观照
 - 二、“好老师”师生关系的国际视野
 - 三、当代“好老师”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 教育者的“善”与“正当”
 - 一、“是”与“应当”——事实认知与道德认知的区别
 - 二、“应当”与“应当是”——道德认知与道德判断的不重合性
 - 三、“应当是”与“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的主体二分性
 - 四、“善”与“正当”——道德选择的不同层次
 - 师德评价科学路径的应有视域
 - 一、师德评价的价值取向:社会性与个体性
 - 二、师德评价的内容构建:继承性与时代性
 - 三、师德评价的标准设定:主导性与层次性
 - 四、师德评价的方法运用:全面性与综合性
 - 教师人格研究
 - 圣人与工匠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教师个体人格与职业人格的冲突与调适
 - 一、教师的个体人格与职业人格
 - 二、教师个体人格与职业人格矛盾冲突的状况
 - 三、人格矛盾冲突调适的合理性根据
 - 四、教师个体人格与职业人格矛盾冲突的调适
 - 教师人格的现代解读
 - 一、教师人格及其现代价值
 - 二、教师人格的现代迷局
 - 三、教师人格的现代构造
 - 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应然与必然
 - 一、“高尚”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形成的“应然”
 - 二、“奉献”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发展的“必然”
 - 教育伦理比较研究
 - 当代西方教学伦理学流派研究
 - 一、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
 - 二、结果论与非结果论
 - 三、基础主义与多元主义
 - 追寻专业伦理
 - 一、当代中美师德规范的发展
 - 二、当代中美师德规范比较
 - 三、中美两国师德规范比较对我国师德规范建设的启示
 - 附录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版)
 - 附录二:美国教育专业伦理典章
 - 中美师德规范比较及启示
 - 一、中美师德规范渊源比较
 - 二、中美现行师德规范主要内容比较
 - 三、中美师德规范特点比较
 - 四、中美师德规范建设的启示
 - 芝加哥学院的计划与目标
 - 一、个性教育理论的忽视
 - 二、芝加哥学院的教育信念
 - 三、芝加哥学院计划
 - 民国知识分子乡村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
 - 一、乱世烽火中的乡村社会与乡村农民
 - 二、乡土情结的知识分子及其教育实践
 - 三、经邦济世的知识分子使命及其价值取向
 - 教育伦理研究综述
 - 核心价值、教育伦理与立德树人
 -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国教育伦理反思
 - 二、核心价值、时代精神与我国教育伦理的建设
 - 三、教师道德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 提升教育伦理有利于立德树人
 -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
 - 二、对于立德树人的反思
 - 三、师德规范建设及实现路径研究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