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法院2020年度案例》精选典型案例,涵盖常见纠纷,实用参考价值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法院2020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含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等。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7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必备参考书。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目录
  •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 (一)故意杀人罪
  • 1 轻型危害结果情况下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 2 未遂形态下被告人对他人死亡后果的主观认定
  • 3 被害人有明显过错应作为对被告人从轻处罚情节
  • 4 因恋爱杀人行为的认定
  •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 5 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分
  • 6 客观归责理论在过失致人死亡案件中的适用
  • 7 轻微暴力致人死于心脏病的行为定性分析
  • (三)故意伤害罪
  • 8 故意伤害与正当防卫的区分
  • 9 被害人在追溯期限内提出控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10 教唆犯中实行过限的认定
  • 11 故意伤害案件中疑罪从无的适用
  • 12 在防卫人住处制止正在进行的严重暴力犯罪的行为应认定为特殊防卫
  • 13 自动投案时供述避重就轻的不应认定为自首
  • 14 夫妻间故意伤害案件的量刑考量
  • (四)过失致人重伤罪
  • 15 被告人危险驾驶的行为造成被害人重伤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五)强奸罪
  • 16 关于强奸罪中“违背妇女意志”的认定
  • 17 强奸案中仅有间接证据是否可以定罪
  • 18 共同强奸均未遂不构成轮奸
  • 19 特殊关系强奸案中缓刑的适用
  • 20 性侵未成年人“零口供”案件的证据标准
  • 21 父亲多次强奸亲生女儿应认定为属于强奸罪中“情节恶劣”的情形
  • 22 强奸罪中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认定
  • 23 强奸罪中“情节恶劣”的认定
  • (六)强制猥亵罪
  • 24 猥亵行为本身亦是强制行为的强制猥亵罪认定
  • (七)非法拘禁罪
  • 25 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区别
  • 26 对他人的活动范围进行了具有明确指向性限定的是否构成非法拘禁罪
  • 27 非法拘禁罪和敲诈勒索罪的数罪并罚问题
  • (八)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28 为实施电信诈骗而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该如何认定
  • 29 侵犯公民信息犯罪中入罪标准的认定
  • 30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界定及情节认定
  • 二、侵犯财产罪
  • (一)抢劫罪
  • 31 抢劫数额巨大的承兑汇票未贴现的行为如何认定
  • 32 暴力手段抢劫过程中“逼迫打欠条”行为应如何定性
  • 33 盗窃少量财物后以暴力抗拒抓捕的行为定性分析
  • 34 行为人采用轻微暴力劫取被害人财物行为的认定
  • 35 后续介入的“转化型抢劫”的认定
  • 36 区分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两个当场”标准
  • 37 如何适用《两抢意见》第五条的兜底条款认定盗窃行为转化为抢劫罪
  • 38 出质人以暴力手段抢回质押物行为的定性和数额认定
  • (二)抢夺罪
  • 39 抢夺罪中“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认定
  • (三)盗窃罪
  • 40 利用系统漏洞恶意“抢红包”是否构成盗窃罪
  • 41 挂失并取走本人银行卡内他人款项行为的定性
  • 42 使用他人遗忘在ATM机内银行卡取钱之行为认定
  • 43 擅自处分他人财物,让不知情第三人收购行为的性质分析
  • 44 通过受害人的微信给自己充话费等侵犯财产行为性质的认定
  • 45 微信盗刷行为的性质认定
  • 46 骗取他人银行卡号及密码以窃取他人财物行为性质的认定
  • 47 履行职务完成后被告人“顺手牵羊”行为的认定
  • 48 公司员工窃取公司财物应认定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
  • 49 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财物的行为如何认定
  • 50 持卡人将已出售的信用卡内钱款非法占为己有行为性质的认定
  • 51 从他人遗留于ATM机内已通过身份识别的卡上取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52 共享单车发生全损时其损失价格的认定
  • 53 入户盗窃罪中既遂的认定
  • 54 扒窃未得逞行为的定性和证明标准
  • 55 盗窃犯罪所使用的车辆是否应作为作案工具予以没收
  • (四)诈骗罪
  • 56 疫情防控期间对诈骗案件的网络远程审判
  • 57 非法占有目的在诈骗罪中的认定
  • 58 虚构事实唆使他人挪用资金行为的性质认定
  • 59 诈骗罪中主、从犯的认定
  • 60 冒充微博“大V”股票评析师,向“粉丝”推荐股票营利行为性质分析
  • 61 “明知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中“明知”的认定
  • 62 骗取临时保管人“自愿”交付涉案财物行为性质的认定
  • 63 网店刷单失败,“刷单掮客”是否构成诈骗犯罪
  • 64 未实施与合同内容相关的经济活动,合同仅作为其实施诈骗的一种手段,应认定为诈骗罪
  • 65 以欺骗方式取得的廉租房使用权是否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财物”
  • 66 以诈赌手法获取他人部分财物并签署借条的行为性质认定及金额认定
  • 67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
  • 68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
  • 69 对网上购买的商品“调包”后退货骗取货款的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还是诈骗罪
  • 70 诈骗罪与集资诈骗罪的认定界限
  • 71 诈骗数额的认定及区分
  • 72 诈骗罪的构成和认定
  • 73 电信网络诈骗罪犯罪数额的认定
  • 74 诈骗案如何认定签订合同过程中是否存在关联的第三人
  • 75 对非法占有目的的辩解是否影响如实供述的成立
  • 76 诈骗罪中主从犯的认定与量刑
  • (五)职务侵占罪
  • 77 帮助他人删除因侵占单位资金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产生的存款异常数据的行为性质认定
  • (六)挪用资金罪
  • 78 村民小组组长能否构成挪用资金罪犯罪主体
  • 79 国有企业改制情形下挪用型犯罪的定性
  • (七)敲诈勒索罪
  • 80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与认定
  • 81 “知假买假”型敲诈勒索罪中被告人主观故意的认定
  • (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 82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与劳务合同纠纷之鉴别
  • 83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责任主体的法律认定
  • 中国法院2012~2020年度案例系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