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媒介融合:传播学研究热点,分析发展驱动因素,探讨问题与未来趋势。

内容简介

媒介融合作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趋势,必然成为21世纪传播学界研究热点之一。本书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在整理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的融合过程后,又从媒介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介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报导文体和视觉呈现风格融合以及新闻从业人员技能融合六个视角阐述了媒介融合的发展。在分析了媒介融合驱动因素之后,本书着重剖析了融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教训,并展望了媒介融合的未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历史转折关头的明智选择 ——《21 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序言
  • 绪论
  • 一、泛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文化背景
  • 二、国内外“媒介融合”研究现状
  •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思维框架
  • 第一章 传统媒体的特征及生存业态
  • 第一节 传统媒体及其运营特征
  • 一、印刷媒介:报纸
  • 二、电波声像媒介:广播
  • 三、电波声像媒介:电视
  • 第二节 传统媒体的生存窘境
  • 一、报纸扩容、盈利与成本失衡
  • 二、读者减少、发行量萎缩
  • 三、广告收益持续下滑
  • 四、虚假广告使广播公信力骤降
  • 五、电视直销广告陷阱多,顾客不堪其苦
  • 第二章 数字技术引领下的媒介融合
  • 第一节 “第四媒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态势
  • 一、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特征
  • 二、网络媒介的兴盛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 三、网络媒介的公信度有待提高
  • 第二节 媒介融合概念的界定
  • 第三节 四大媒介融合新图景
  • 一、传统媒介之间的融合
  • 二、网络与传统媒介的相互融合
  • 第四节 “网络媒体新形式”手机媒体的崛起
  • 一、手机媒体的特征及传播形式
  • 二、手机硬件成本降低,手机网络功能凸显
  • 三、手机媒体的媒介融合历程
  • 第三章 媒介融合的动因及模式
  • 第一节 媒介融合的驱动因素分析
  • 一、技术创新的依托
  • 二、受众市场的需求
  • 三、同行企业的竞争
  • 四、政策法规的支持
  • 五、国际潮流的驱动
  • 第二节 多重视角下的六大融合模式
  • 一、媒体科技融合
  • 二、媒体所有权合并
  • 三、媒体战术性联合
  • 四、媒介组织结构性融合
  • 五、文体与视觉的风格融合
  • 六、新闻从业人员技能融合
  • 第四章 媒介融合进程中的优势与困境
  • 第一节 媒体融合的优势
  • 一、媒介融合的协同优势
  • 二、媒体融合的共享效益
  • 三、媒体融合的双赢格局
  • 第二节 媒介融合的困境
  • 一、政策法规的壁垒
  • 二、技术管理的不足
  • 三、从业人员的抵制
  • 四、地域文化的影响
  • 五、受众层面的局限
  • 第五章 数字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的变革
  • 第一节 从形式到内容的报纸产业链
  • 一、 外形:报纸外包装革命
  • 二、 促销:免费报纸的兴起
  • 三、 并购:挽救报纸生存的无奈
  • 四、对接:传统报纸搬上网络
  • 五、融合:报纸数字新技术
  • 第二节 突破收视习惯的智能交互电视
  • 一、数字电视正逐步走入家庭
  • 二、移动电视随时随地商机无限
  • 第三节 广播媒体的整合竞争与复兴
  • 一、数字广播:数字技术独辟蹊径
  • 二、技术拓展:数字广播各显风采
  • 三、广播市场:潜力仍大增值有望
  • 第六章 媒介融合下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
  • 第一节 全民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举要
  • 第二节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个案
  • 第三节 应对媒介素养缺失的策略
  • 一、技术管理的提高
  • 二、从业人员的培训
  • 三、学校教育的强化
  • 四、法规制度的完善
  • 五、消费者的正导向
  • 第七章 媒介融合前景预测
  • 第一节 技术展望及未来需求
  • 一、3G技术方兴未艾
  • 二、4G技术初露端倪
  • 三、媒介融合研究的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