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4千字
字数
2021-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全球30个国际科技中心城市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并客观呈现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现状。
内容简介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并规划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基于此,本书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评价指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GIHI),从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三个维度对全球30个国际科技中心城市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客观呈现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北京等国内城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现状和策略。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序
- 摘要
- Ⅰ 总报告
- 第一章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
- 一 引言
- 二 GIHI构建:概念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估对象
- 三 GIHI 2020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 四 总结与展望
- Ⅱ 指标篇
- 第二章 创新评估的理论依据与测度模型
- 一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演变与述评
- 二 区域创新和集群创新理论演变与述评
- 三 区域创新的主要测度模型
- 四 既有创新评估理论与测度模型的不足与优化
- 第三章 典型创新指数的简要比较与评述
- 一 国家层面创新指数简述
- 二 区域层面创新指数简述
- 三 竞争力指数简述
- 四 现有指数比较分析
- 第四章 测度城市科学研究水平
- 一 科学中心的内涵与功能
- 二 科学中心的测度
- 三 总结与展望
- 第五章 测度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共识与分歧
- 一 数字经济的定义
- 二 数字经济相关指数述评
- 三 数字时代的数字治理
- 四 数字经济测度中的共识、分歧与展望
- 第六章 创新生态的测度模型与指标设计
- 一 创新生态的内涵与功能
- 二 创新生态的测度
- 三 总结与展望
- Ⅲ 专题篇
- 第七章 中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与城市定位
- 一 新时期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发展战略
- 二 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城市定位
- 三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地方政策
- 四 总结与展望
- 第八章 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位势与战略分析
- 一 引言
- 二 科学中心位势研判
- 三 创新高地位势研判
- 四 创新生态位势研判
- 五 政策启示
- 六 总结与展望
- 第九章 基于技术挖掘的全球人工智能城市(都市圈)创新能力探究
- 一 引言
- 二 相关测度指标
- 三 人工智能专利数据检索与处理
- 四 人工智能城市(都市圈)的技术创新
- 五 结论与展望
- 第十章 探索全新的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与提升路径
- 一 引言
- 二 影响力评价的主要方式与路径
- 三 提升影响力的方向
- 四 讨论与建议
- 第十一章 学术论文的开放获取: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集体行动及社会影响评估
- 一 引言
- 二 OA行动的发展历程和效果评价
- 三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OA行动
- 四 新冠肺炎疫情下OA行动的社会影响
-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 Ⅳ 城市篇
- 1.旧金山-圣何塞
- 2.纽约
- 3.波士顿-坎布里奇-牛顿
- 4.东京
- 5.北京
- 6.伦敦
- 7.西雅图-塔科马-贝尔维尤
- 8.洛杉矶-长滩-阿纳海姆
- 9.巴尔的摩-华盛顿
- 10.教堂山-达勒姆-洛丽
- 11.巴黎
- 12.阿姆斯特丹
- 13.芝加哥-内珀维尔-埃尔金
- 14.新加坡
- 15.哥本哈根
- 16.首尔
- 17.上海
- 18.费城
- 19.慕尼黑
- 20.斯德哥尔摩
- 21.多伦多
- 22.香港
- 23.特拉维夫
- 24.柏林
- 25.深圳
- 26.悉尼
- 27.赫尔辛基
- 28.京都-大阪-神户
- 29.里昂-格勒诺布尔
- 30.班加罗尔
- 附录一 GIHI指标界定与数据来源
- 附录二 城市定义与样本筛选
- 附录三 30个评估对象的城市(都市圈)范围
- 附录四 数据标准化与计算方法
- Abstract
- Contents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