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逻辑。本册围绕“分裂时代的文化活力”重新认识“五胡乱华”、六朝骈文,以及隋唐的根源。

内容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第6册《大分裂时代》紧紧围绕“分类时代的文化活力”,帮助大家重新认识所谓的“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分裂时期,你会看到:

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五胡乱华”这个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

《人物志》和《世说新语》这两部奇书精彩呈现了六朝品评人物的风气;

南北朝文学在诗歌创新和声韵结构上都有突出的成就,为唐诗铺好了路;

北魏是联结秦汉与隋唐这两大帝国的关键,理解隋唐,必须先理解北魏的制度创举;

梁武帝努力争取寺院势力,以便与门第庄园抗衡,却未能如愿……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 第一讲 中国中古史鸟瞰
  • 01 用朝代讲述中国历史,有什么问题
  • 02 西方历史分期方法给我们的借鉴
  • 03 为什么中国历史需要一个中古时期
  • 04 中古中国的关键特征
  • 05 小型村落取代城郭
  • 06 村庄与庄园并行
  • 07 从屯田到均田的土地制度
  • 08 中古时期的土地制度与人身关系
  • 09 贵族对皇帝的限制是中古社会的独特之处
  • 10 中古时期的游牧民族政权
  • 11 中古中国是一个贵族社会
  • 第二讲 《人物志》与《世说新语》里的中古中国
  • 01 曹魏时代的《人物志》是怎样一本书
  • 02 什么是“才性”
  • 03 如何品评人物
  • 04 《人物志》的人物品评原理一直流传
  • 05 如何对人进行分类
  • 06 “偏材”和“英雄”都是什么样的人
  • 07 与“偏材”对应的“理”型人
  • 08 《人物志》的目的在于“识人”
  • 09 从人物品评看魏晋时代的人生追求
  • 10 《世说新语》是一部品鉴人物的奇书
  • 11 《世说新语》的修辞方法很独特
  • 第三讲 佛教东来与中国思想大变迁
  • 01 佛教进入中国
  • 02 佛教面对谶纬、黄老和清流
  • 03 佛教初入中国时,依附于黄老之学
  • 04 佛教的轮回观念对中国的冲击
  • 05 “省欲去奢”的教导
  • 06 佛教禅定的特殊方法
  • 07 佛教与中国思想的冲突
  • 08 佛教进入中国的几个阶段
  • 09 从汉末佛教到中古佛教的转变
  • 10 对佛教的中国化解释与佛教盛行中国
  • 第四讲 夸张而无节制的时代
  • 01 “魏晋南北朝”这个表述是否恰当
  • 02 偏材盛行和个性夸张
  • 03 西晋“八王之乱”
  • 04 边疆民族趁乱进入中原
  • 05 世族支持与偏安东南的东晋
  • 06 东晋内部的两股军事力量
  • 07 刘裕对世家大族也无可奈何
  • 08 南朝更替
  • 09 梁武帝与陈霸先
  • 第五讲 门第贵族与六朝经济
  • 01 魏晋南北朝的农业凋敝
  • 02 农业倒退影响北方的生活方式
  • 03 晋朝的占田令
  • 04 朝廷鼓励占田
  • 05 佃客、荫客与大庄园
  • 06 自给自足的小王国
  • 07 铜钱经济变为绢帛经济
  • 08 庄园、绢帛与商业活动
  • 09 侨姓都是打不倒的土豪
  • 10 门第贵族的特殊地位
  • 第六讲 六朝诗歌的新形式与陶渊明
  • 01 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懂得“文类”
  • 02 汉朝民歌《上邪》《有所思》对声音的表现
  • 03 乐府诗所表现的民间情感
  • 04 别离是《古诗十九首》的主题
  • 05 曹魏政权与五言诗的新形式
  • 06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
  • 07 曹操的四言诗《短歌行》
  • 08 曹丕的七言诗和五言诗
  • 09 曹植的《七哀诗》
  • 10 玄理诗和游仙诗
  • 11 陶渊明诗的新精神
  • 12 承袭五言诗的形式,革新五言诗的内容
  • 13 陶渊明的自然观
  • 14 田园诗传统的深远影响
  • 第七讲 重新认识六朝骈文
  • 01 读懂六朝文章,先从唐宋古文运动说起
  • 02 死而不僵的骈文
  • 03 刘琨《劝进表》赏析
  • 04 刘琨《劝进表》赏析(续)
  • 05 汉语音调的变革
  • 06 骈文对音调有专门的要求
  • 07 萧统编撰的《文选》对文章性质的界定
  • 08 贵族文化与用典习惯
  • 09 从唐诗看音调的规矩限制
  • 10 《与宋元思书》是骈文的典范之作
  • 11 《登大雷岸与妹书》欣赏
  • 第八讲 重新认识“五胡乱华”
  • 01 认识中国历史需要知道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 02 一条更重要的分界线
  • 03 古代中国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互动
  • 04 “五胡乱华”是一个错误的表述
  • 05 匈奴人刘曜和氐人李班的事例
  • 06 羯人石勒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 07 北方游牧民族迁徙大拼图
  • 08 “五胡乱华”动摇了过去的“王朝系统”
  • 09 十六国时代的政权更替
  • 第九讲 北魏入主中原及其统治
  • 01 读懂北朝,从陈寅恪的一部著作开始
  • 02 鲜卑拓跋氏在中原边境的早期发展
  • 03 拓跋珪因祸得福,入主中原
  • 04 吸纳世家大族是外族政权的生存之道
  • 05 崔玄伯和崔浩相继参与北魏政权
  • 06 崔浩的心态和理想
  • 07 崔浩重整门第秩序
  • 08 攻打凉州背后的政治路线之争
  • 09 攻打柔然和修筑长城
  • 10 崔浩之死
  • 11 孝文帝“吊比干碑”揭示的北魏时局
  • 第十讲 北魏的变革和瓦解
  • 01 “均田令”是一项简单却意义重大的政策
  • 02 “均田令”,用智慧解决土地分配的问题
  • 03 两个微小的配套措施带来一个国家的改变
  • 04 孝文帝迁都洛阳有深谋远虑
  • 05 孝文帝的激进改革举措
  • 06 改革官制与赐死反对改革的太子
  • 07 孝文帝对鲜卑社会阶层的改造
  • 08 鲜卑贵族内部的分裂
  • 09 内有“胡太后之乱”,外有“六镇之乱”
  • 10 尔朱荣登上北魏历史舞台
  • 11 宇文泰的崛起和北齐、北周的对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2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分裂再到统一

    作者杨照参考西方的历史断代讲中国分为上古(公元前 1 千年春秋战国封建时期),古代(秦汉到公元 220),中古(魏晋隋唐到公元 960),宋明清为近代,这样分段的寓意是中古时期 700 年处于农耕和游牧民族的融合期,国家体制始终是藩镇各个氏族集团,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同后世的奥斯曼帝国近卫军,立国打江山依靠近卫军,但弑君篡位也是这些武夫,直到宋代,“重文轻武”“强干弱枝” 解决了内部政变问题,依靠科举解决了门阀大族的阶层固化问题,从宋代管理上进入了近代阶段。本书也很好的讲述了南北方文字和语音的统一问题,从城郭到村庄,从屯田到均田,土地彻底进入国家所有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在中古时期限制皇权的是贵族,到宋以后彻底变成官僚阶层。本书主要篇幅讲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不断融合,游牧民族兵强马壮当没有文化,定居后还是要依靠农业文明的汉文化进行管理,重新融合为汉族国家再度统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梵文)Amitaba-->(中文)阿弥陀佛

      终于看到了第六部,大分裂时代。这一步的资讯量太大,主要是许多的论点都是在课堂里面没有学过的,或者是说我个人从未从这个角度去关注😅。本书从文学作为着力点,从佛教的东传与对传统中国的思想、语言、发音…… 所造成的冲击,再提到六朝诗歌的形式与陶渊明的关系。其中第七讲,重新认识六朝骈文,对我来讲真的是太有启发的意义了。当我学生时期,在学到以韩愈为首的唐宋八大家,大张旗鼓的发动了古文运动。当时对于这一行为,我一直搞不清楚🤔。杨照老师的这篇,完全将我这一个疑惑解释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心推荐各位,如果有时间,就将这一部全部看一下;如果没时间,则只看第七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看南北朝

        不以传统的史观看待南北朝,那是一个大流动时期,南北差异和共同,交流。也是一个文化融合的时期。南方世家与皇权共治,庄园经济。常年在北伐与否中纠结。北方战乱,受汉化的胡人统治,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北魏创立了均田制,北周又创立了府兵制。这都为隋唐建立打下基础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