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8.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6千字
字数
2014-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诗歌形体的角度揭示闻一多对新诗建设的贡献。
内容简介
本书以诗歌语言为核心,以诗歌空间为外围,在揭示闻一多的诗歌语言观念和诗歌语言模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闻一多为新诗形体建设所做的探索,大体上包括视觉空间中的线条语言(绘画美)、听觉空间中的韵律语言(音乐美)、静态空间中的造型语言(建筑美)、动态空间中的肢体语言(舞蹈美)、现实空间中的冲突语言(戏剧性)和文本空间中的智性语言(诗性批评)六方面。并结合闻一多诗歌语言与中外诗歌语言传统的关系,特别探讨了闻一多对律诗和商籁体的吸收与转化。
迄今为止,为新诗赋形的任务尚未完成。闻一多的这些努力无疑为后来的新诗建设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诗研究丛书”·出版说明
- 自序 赋形期大匠
- 引论 闻一多诗歌语言问题的提出
- 第一节 “回到闻一多”:意义和难度
- 第二节 闻一多的诗歌成就及其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框架
- 第一章 闻一多的诗歌语言观念及其模式
- 第一节 闻一多的诗歌语言观念
- 一 闻一多的诗歌道路
- 二 语言变革时代的形式焦虑与个体抉择
- 三 闻一多诗歌语言观念的演变轨迹
- 第二节 诗歌空间与诗歌语言
- 一 诗歌空间问题的提出
- 二 从现实空间到诗歌空间
- 三 诗歌语言在诗歌空间中的两重性
- 四 闻一多诗中的时空体
- 第三节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主要模式
- 一 闻一多诗中的再现语言:《春光》
- 二 闻一多诗中的抒情语言:《大鼓师》
- 三 闻一多诗中的象征语言:《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 四 闻一多诗中的智性语言:《奇迹》
- 第二章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弹性与限度
- 第一节 视觉空间中的廓线与色彩:绘画美
- 一 闻一多的美术成就
- 二 闻一多诗中的绘画语言
- 三 东方文化的画廊:《忆菊——重阳前一日作》
- 第二节 听觉空间中的韵律语言:音乐美
- 一 听觉空间中的诗歌合流
- 二 闻一多诗中的音乐美
- 三 可歌可泣的悼亡之作:《也许——葬歌》
- 第三节 静态空间中的造型语言:建筑美
- 一 建筑美的可行性与自由度
- 二 诗歌的雕塑美问题
- 三 双层建筑的卓越尝试:《心跳》
- 第四节 动态空间中的肢体语言:舞蹈美
- 一 闻一多的“脚镣”之舞
- 二 演讲者的自由舞
- 三 激情的爆发与节制:《发现》
- 第五节 现实空间中的冲突语言:戏剧性
- 一 闻一多的叙事欲望与戏剧活动
- 二 口语叙事及其戏剧性的范例:《天安门》
- 第六节 文本空间中的智性语言:诗性批评
- 一 闻一多的诗性批评及其语言风格
- 二 激情与沉思融合的奇迹:《唐诗杂论》
- 第三章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来源及其转化
- 第一节 闻一多的翻译实践与文化观念
- 一 闻一多的翻译实践
- 二 闻一多的文化观念
- 第二节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中国血脉
- 一 “赋比兴”语言及其现代转化
- 二 从律诗到新格律诗
- 三 意象采集和故事新编
- 第三节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外来营养
- 一 唯美语言、象征语言及其汉化尝试
- 二 商籁体的翻译与创作
- 第四节 中西合璧的典范:《死水》
- 一 《死水》的创作时间
- 二 《死水》研究述评
- 三 《死水》的美与丑
- 结论 闻一多诗歌语言的当代意义
- 第一节 诗歌形式:在格律与自由之间
- 第二节 诗歌语言:在文本与现实之间
- 第三节 诗体演进:在诗歌与非诗之间
- 附录
- 一 闻一多年谱简编
- 二 闻一多诗集
- 三 闻一多诗学文集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凝聚词语的力量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