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93千字
字数
202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书将律诗文体建构视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中国礼乐文化传统,通过其生成演化本身的一个面相而加以整体观照,进而展开律诗文体建构之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由三个维度的相互关联且互为支撑的基本命题或观点及其考述论证构成:
其一,中国传统文学“文体”乃“礼体”之转喻与象征,而律诗体则是其完型态,深度涉及“文人”话语言说方式、行为方式的选择及其理想人格的建构。
其二,中国传统文学文体的语言学基础乃“文言”;具有主体统一性的汉语实即“文言”,而“文言”形成于中国史前社会由“乐礼文化”形态向“礼乐文明”的制度形态转进的过程之中,乃非自然语言的规范性语言,与政治意识形态具有天然联系。
其三,“言—文”一体且异质的“文言”结构性矛盾构成了“文言”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历史展开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学文体走向骈体化、诗歌走向律体化及其因应时势而变革的内在逻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上册)
- 导论:律诗体建构的文化文体学生态
- 第一节 对象、问题与方法
- 第二节 传统文体学中的“文体”概念辨析
- 第三节 《文心雕龙》的创作及其文体论意义
- 第四节 “礼体”与文类文体之发生
- 第五节 破体与参体新辨
- 第六节 也说文体尊卑与“以高行卑”
- 第七节 “礼体”大、小之喻与破体为文之体位定势
- 第八节 大小体之辨与文体命名
- 第九节 大小体之辨与文笔之辨
- 第十节 文体与才性、德性
- 第一章 汉语文言与礼乐文化
- 第一节 古汉语定义及其发生
- 第二节 文言音系之统一性与继承性
- 第三节 礼崩乐坏之后的“文言”声/文统一性与继承性之保证
- 第四节 讽诵吟咏与小学传统建立及古音之变
- 第五节 反语、反切音注及其意义与功能
- 第六节 《通俗文》之性质及其所反映的言、文互动
- 第七节 “音韵蜂出”与“五声命字”
- 结论
- 第二章 四声之目:诗乐分离与文体独立
- 第一节 “四声”缘起:发明抑或发现
- 第二节 音韵学规范文言之标准及其文体象征、语体功能
- 第三节 四声名目创制的历史因缘
- 第四节 周颙与“四声之目”之创始
- 余论:周颙取平上去入命名四声的缘由
- 附录:《步虚吟》曲线谱
- 第三章 永明声律运动初论
- 第一节 两种吟诵方式:歌咏、吟诵的离合
- 第二节 《永明乐》与永明声律
- 第三节 “吴音吟诵”说批判
- 第四节 呗赞新声非律化的解释与永明声律运动本义的初步揭示
- 小结
-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中册)
- 第四章 沈约“八病”说、声律论与“永明体”
- 第一节 沈约与“八病”说创始
- 第二节 沈约“八病”说的初步重建
- 第三节 沈约声律思想与其“八病”说之关系
- 第四节 沈约“八病”说的修正与再验证
- 小结
- 第五章 沈约声律思想的文体象征意义
- 第一节 病犯说与文体意识
- 第二节 德性自然:沈约人为声律“天机”论
- 第三节 声文体制:儒家德性论与圣智观的统一
- 结论:构建声律“大体”
- 第六章 转拘声韵:永明“声—文”体制的突破与近体诗律的初步建构
- 第一节 “四声二元化”问题辨证
- 第二节 二四字位平仄对比的和声结构之建构
- 第三节 宫体诗人“声—文”体制突破的诗体律化影响
- 结论
- 附录:
- 第七章 王绩与律诗体制定型
- 第一节 《诗章中用声法式》与唐代近体律句问题
- 第二节 王绩五言诗的声律学分析
- 第三节 “古—近—齐梁格”三分的体格观念与自觉
- 第四节 王绩文体自觉及声律成就之根源
- 结论
- 附录:文中分析所涉及的王绩五言诗之韵式及平仄
- 第八章 上官仪及“上官体”与律诗
- 第一节 上官仪诗与声律
- 第二节 上官仪之对属论
- 第三节 “上官体”之体征及其文体学意义
- 小结
- 第九章 元兢的诗学理论
- 第一节 元兢“调声”说与“八病”说
- 第二节 元兢与新“八病”说
- 第三节 元兢对属论
- 第四节 元兢诗学审美观
- 小结
- 律诗文体建构与礼乐文化传统(下册)
- 第十章 “沈宋体”与律诗定体辨
- 第一节 “沈宋体”律诗内涵今论之反思
- 第二节 “沈宋体”律诗的文化文体学意义
- 小结
- 第十一章 七言诗的律体化
- 第一节 七言近体律句
- 第二节 七言句式律化溯源
- 第三节 七言联章篇体的近体化
- 第四节 杜甫律诗拗体辨
- 第五节 杜甫七律句法“拗句”说辨
- 结论
- 附录:50首为学者断为“拗体七律”的杜甫七言诗之平仄
- 第十二章 杜甫“诗圣”地位的确立与律诗文体学的终极建构
- 第一节 唐诗整体态势与杜甫诗之定位
- 第二节 唐代杜诗经典化过程中的矛盾现象及其文体学问题
- 第三节 “诗史”杜甫形象之演化
- 第四节 “诗圣”的命名与确立
- 第五节 中唐新儒学运动暨古文运动与杜甫
- 结论与余论:杜甫独立人格之体认与律诗文体建构之圆成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