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2千字
字数
2022-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推动现代种业发展,依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本书读懂种子法相关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以《种子法》的第四次修改为背景,立足行业实际,对实务中的普遍性、多发性问题进行了解答,同时筛选了38个典型案例,对实践中的司法适用问题及争议解决方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书分为两篇。第一篇“种子法实务问答”,分别从种子及其管理,植物新品种权及其保护,种子选育、品种审定与登记,种子生产经营,法律责任等维度,就种子选育、繁殖、生产、经营、权利保护及责任承担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同时增加了备受关注的转基因品种及其管理、农民种子维权常识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篇“典型案例精解”,对行政处罚类、行政复审类、民事诉讼类、刑事犯罪类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实践中的同类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自序
- ·第一篇· 种子法实务问答
- 第一章 种子及其管理
- 第一节 种子与种子法
- 第二节 种子管理
- 第三节 种质资源
- 第二章 植物新品种保护及维权
- 第一节 植物新品种
- 第二节 植物新品种权及保护
- 第三节 植物新品种权的运用
- 第四节 植物新品种权纠纷
- 第五节 实质性派生品种
- 第六节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
- 第三章 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
- 第一节 品种选育
- 第二节 品种审定与登记
- 第四章 种子生产经营
- 第一节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
- 第二节 种子扦样与种子质量
- 第五章 种子监督管理
- 第一节 假劣种子、辨别及维权
- 第二节 品种名称与包装
- 第三节 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
- 第四节 种子鉴定
- 第六章 转基因品种及其管理
- 第一节 转基因及生物安全
- 第二节 转基因品种管理
- 第七章 种业维权打假工作流程
- 第一节 侵权线索筛选
- 第二节 行政举报流程
- 第三节 公证保全流程
- 第四节 真实性鉴定流程
- ·第二篇· 典型案例精解
- 第一章 行政处罚类
- 第一节 未审先推种子案
- 第二节 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案
- 第三节 无证和未按照规定生产经营种子案
- 第四节 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政案件
- 第五节 销售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的种子案
- 第二章 行政复审类
- 第一节 品种权宣告无效案
- 第二节 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
- 第三节 品种更名复审
- 第三章 民事诉讼类
- 第一节 植物新品种追偿权、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
- 第二节 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
- 第三节 植物新品种申请权及权属纠纷
- 第四节 植物新品种合同纠纷
- 第四章 刑事犯罪类
-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
- 第三节 假冒注册商标罪
- 第四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
- 第五节 非法经营罪
- ·附录· 相关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种质资源保护
- 第三章 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
- 第四章 新品种保护
- 第五章 种子生产经营
- 第六章 种子监督管理
- 第七章 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
- 第八章 扶持措施
- 第九章 法律责任
- 第十章 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 第三章 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 第四章 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
- 第五章 品种权的审查与批准
- 第六章 期限、终止和无效
- 第七章 罚则
- 第八章 附则
- 海南自由贸易港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机构职责
- 第三章 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 第四章 品种权的申请、受理和初步审查
- 第五章 实质审查
- 第六章 品种权的授予
- 第七章 复审
- 第八章 权利和义务
- 第九章 侵权处理
- 第十章 罚则
- 第十一章 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
- 第三章 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 第四章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安全
- 第五章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 第六章 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
- 第七章 防范生物恐怖与生物武器威胁
- 第八章 生物安全能力建设
- 第九章 法律责任
- 第十章 附则
-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 第一章 总则
- 第二章 研究与试验
- 第三章 生产与加工
- 第四章 经营
- 第五章 进口与出口
- 第六章 监督检查
- 第七章 罚则
- 第八章 附则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