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从心灵史的角度,细致分析了中国普通民众在面对中国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相遇时,如何存续原有观念,如何接受佛教的观念。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依据铭刻资料,并结合文献,采用“自下而上”的视角分析五六世纪高僧大德与知识阶层信徒之外的一般佛徒的信仰,试图弄清他们如何接受佛教、接受了什么,进而探讨佛教对普通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在重新考察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后,根据1600种有纪年及纪年可考的造像记,借助统计分析,辅以例证,具体展示了民众信仰对象的兴衰变化;剖析了民众对佛教的认识与追求,涉及生死观念变迁、大乘起义的心理基础、民众的社会观念等;还考察了部分民众对法、佛、像与觉悟之途的理解。同时还揭示了造像供养与中土传统祭祀的关系,分析了兴福造像流行的历史意义,探讨了佛教信仰广及朝野的时代意义与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缘起
  • 回顾
  • 思路
  • 上篇
  • 佛教流行北方的历史背景
  • 一 游方弘法
  • 二 传教利器:“释氏辅教之书”
  • 三 神奇灵验与皈依佛教
  • 四 冥间的恫吓:古人如何接受天堂地狱说
  • 五 战乱相寻催生朝野佞佛?
  • 中篇
  • 造像记所见民众信仰
  • 一 引子
  • 二 崇奉对象的历史演进
  • 三 发愿文的世界
  • 四 民众心中的佛法、佛、像与觉悟
  • 下篇
  • 民众修持方式及其社会影响
  • 一 造像供养的内涵与特点
  • 二 佛教信仰的社会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索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3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