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徘徊茶室,探访经典名菜、粥饭粉面、中式点心。一本游刃于香港的美食地图。

内容简介

本书是欧阳应霁美食文化写作“香港味道”系列的第一本,以各式经典港式美食为切入点,大到荤腥,小到各式糕点,用72个小节的篇幅记录多年来深入酒楼茶室的美食探访之旅。书中所涵纳的不仅仅是色香味全的经典菜式、或高档或街坊之饮食环境、出神入化与大道至简兼备的手法技巧,更由“食”及人,将美食之特色与共食伙伴之特性联系起来,无论是热衷“苦中作乐”、以苦瓜为榜样的作家许迪锵和那盘颇具怀念色彩的苦瓜牛肉,还是困难中努力坚持青少年艾滋教育事业的程翠云和那一碗她童年时代勉力支撑全家生活的柴鱼花生粥,又或者是年过八旬、摸爬滚打中见证深水埗时移世易的退休长者吴兆荣和那同样充满历史感、如同活化石般的大包,人物的经历与个性赋予这一道道经典菜式以生命力与人格魅力,美食所承载的故事让各人的形象愈发鲜明突出,他们和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他们和它们又冥冥中牵扯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香港的味道可以是那残留唇齿间的或咸或鲜,也可以是那萦绕在记忆深处的或酸或甜,一切都待有心人细细地品、慢慢地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修订版总序 好奇再出发
  • “香港味道”总序 未来的味道
  • 序 土生土长?
  • 001 闻鸡起舞 鸡与鸡与鸡的千变万化
  • 002 浑身解数 八宝霸王鸭鸭鸭
  • 003 年少轻狂 叫我如何不乳鸽
  • 004 你蒸过鱼吗? 你鲠过鱼骨吗?
  • 005 肚满肠肥 焗鱼肠与酿鲮鱼
  • 006 一字曰虾 虾之鲜、嫩、甜、脆
  • 007 少年与蟹 感人如蟹小故事
  • 008 豪一蚝 做生不如做熟
  • 009 深浅海滋味 软体报复行动
  • 010 咕噜一番 咕噜肉的前世今生
  • 011 肉不剁? 经典下饭美味菜
  • 012 羊男煲 风吹草低见肥羊
  • 013 原来零蛋 一个无蛋不欢的失恋故事
  • 014 老少平安 豆腐的永恒祝福
  • 015 尽地一煲 情陷煲仔菜
  • 016 富贵海绵 柚皮的可延续发展
  • 017 还我青菜 有危然后有机
  • 018 时间之谜 滚滚红尘老火汤
  • 019 回家真好 炖出天地正气日月精华
  • 020 从冬瓜到西瓜 洗手喝羹汤
  • 021 新陈代代 卤水跨界飘香
  • 022 潮吃一朝 指指点点打冷去
  • 023 桨声灯影 风流避不了
  • 024 引蛇出洞 拆骨取肉一蛇羹
  • 025 炎夏火锅 停不了的民间传奇
  • 026 感激叉烧 半瘦还肥
  • 027 红皮赤壮 一口乳猪一口烧肉
  • 028 整色整水 白切鸡油鸡以及鸡皮
  • 029 鹅濑也 当烧鹅与濑粉在一起
  • 030 三岁定八十 金钱鸡鸭脚包再现江湖
  • 031 终极白粥 无味之味
  • 032 从无到有 滚出千滋百味
  • 033 独立宣言 曾经碟头饭
  • 034 慢食一夏 荷叶饭与汤泡饭
  • 035 开工大吉 一切从盅饭开始
  • 036 必炒无疑 炒金炒银炒出好饭
  • 037 别无选择 煲煲煲仔饭饭焦
  • 038 无病也思乡 云吞面情意结
  • 037 水饺吞云? Shuikow vs wanton
  • 040 江湖多事 各领风骚鱼蛋粉
  • 041 我属牛 牛腩牛杂牛上牛
  • 042 牛脾气 牛丸爽滑弹
  • 043 捞世界 贪心捞面
  • 044 人间锅气 炒河再来炒米
  • 045 炒翻天 炒面见真章
  • 046 兼收并蓄 伊面的干湿韧滑
  • 047 一日五餐 即食英雄榜
  • 048 我愿为皇? 当虾饺变成大哥
  • 049 几大几大 烧卖绝对诱惑
  • 050 排排坐 粉果女装版
  • 051 私通外国 凤爪排骨志异
  • 052 球坛盛事 狂捧鲜竹牛肉
  • 053 即叫即蒸 巧手布拉肠粉
  • 054 起承转合 增值叉烧包
  • 055 包食饱 超早大包
  • 056 流沙之爱 包中馅作怪
  • 057 多情炸物 春卷芋角咸水角
  • 058 内外乾坤 又包又扎真滋味
  • 059 亮丽嚣张 锦卤基因遗传
  • 060 古法伺候 马拉千层绝技
  • 061 先甜后咸 抢闸登场西米布丁
  • 062 古法追踪 灌汤饺的江湖恩怨
  • 063 无敌重量级 冷热糯米鸡
  • 064 喝茶去 谁给我多一点时间?
  • 065 饿婚宴 一生一次与一年一度
  • 066 新生事物 猪手猪脚姜
  • 067 回归基本 清香一口粽
  • 068 中秋的粽 或者端午的月饼
  • 069 树上熟 四季水果登场
  • 070 恭喜恭喜 年年欢乐年年吃
  • 071 秋风起 合时腊味总动员
  • 072 层叠传统 盆盆盆菜
  • 后记 吃,力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不会做菜的很难写好食评

    豆瓣评分不错,看后失望,香港味道 2 就懒得翻开了,我祖籍广西北海,在新加坡生活 15 年,应该算对港式美食比较了解,蔡澜的食评写的好,那一代的人的舌头还没有被现代化的工业味道污染,社会上物质的贫乏,反而珍惜食物,对食品更有想念,写出来才真挚感人,中国的陈晓卿,石光华《我的川菜味道》都不错,本书作者是香港的 70 后,杂文随笔还可以,但对食评就比较差了,如同现在我家里的小孩,食物太丰富,味觉也已经被工业调料污染,如果自己不动手做,让他们评价餐饮,只能写环境。看到书中:“就像很多人分不清自己在开怀大吃的是烧鹅还是烧鸭,相信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十分有滋味舞弄的是猪手还是猪脚”。说这话的一定是位,不常去菜场买菜做饭的,只要有心问一下卖肉的师傅就会告诉你前后猪蹄的区别,一个厨师或食评家分不出就不及格了。另外本书照片和排版都比较潦草,不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香港味道1》

      一种很新的美食分享形式,更像是纸质版大众点评,书中一共有 72 种美食,针对每一种,讲解一些它的做法、来历、趣事,最后还会推荐两三家做得很好的餐厅。看了几本相关的书,发现一些共性。说一道菜做得好,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工艺真的很好,食材很新鲜(不一定要昂贵或者小众,新鲜是第一位)且店家用心厨师用心,那就是真的好吃,但我认为这种好吃是需要一点门槛的,要不然很难说出一二三来;第二类就是小时候的吃过的,家里人做的,就是家的味道。这种味道就很难复刻,只能凭借着现有的来回忆。不过美食,还是得自己吃着最舒服的才是最好的。很喜欢其中一句话,“吃,原来不只是为了饱。” 当然这是更高追求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