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统总结了放射肿瘤学领域关于放射损伤发病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研究、临床进展。

内容简介

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医学界同行认可并逐步被广大癌症病人所接受。在综合治疗条件下,各类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已经得到熟练运用,肿瘤患者生存率不断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治疗中和治疗后关注的重点。但是,“放射线在杀死肿瘤的同时会对正常组织、器官造成一定程度损伤”这一问题在引起患者、家属甚至非放疗专业临床同道的担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放射治疗的选择和临床应用,而成为阻碍放射治疗可及性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放射肿瘤学是一门临床交叉学科,它涉及的领域包括肿瘤学、放射医学与生物学、放射物理与技术学等方面。因此,在放射损伤发病机制、诊断与防治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中,需要对这些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有较系统与深入的认知和熟练的运用。我国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可供肿瘤学、放射治疗学、放射医学等相关人员学习、参考与使用。为此,编者团队邀请来自全国近二十家大学附属医院与科研院所在放射肿瘤学与放射损伤专业两个方面都具有丰富经验与深厚造诣的教授、主任们编撰了本书。

本书的安排与编写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涵盖了放射治疗相关的放射生物学、物理与剂量学、临床诊治与预防的各个方面。第二,既采用了近几年来国外本专业重要期刊、书籍所提供的文献资料,又融汇了各位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工作经验。第三,从临床实践需求出发,突出了能够帮助与指导放射治疗临床工作的原则。

本书力争达到对放射治疗相关的正常组织(器官)放射性副反应与并发症进行系统、全面、详实地阐述的目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
  • 编者
  • 主编简介
  • 副主编简介
  • 序一
  • 序二
  • 前言
  • 第一章 放射损伤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
  •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导致的DNA损伤及修复机制
  •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三节 电离辐射诱发细胞死亡及机制
  • 第四节 细胞放射损伤修复与细胞存活曲线
  • 第五节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放射损伤组织病理学概论
  • 第一节 放射损伤的发展过程
  • 第二节 放射损伤的基本组织形态学改变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放射损伤常用实验动物模型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放射性造血系统损伤模型
  • 第三节 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
  • 第四节 放射性肠道损伤模型
  • 第五节 放射性脑损伤模型
  • 第六节 放射性肺损伤模型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放射损伤易感性预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分子标志物的形成机制
  • 第三节 分子标志物的功能研究
  • 第四节 放射损伤易感性预测的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损伤易感性预测在个体化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放射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预测放射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 第三节 放射损伤响应的生物标志物
  • 第四节 放射损伤研究终点的替代标志物
  • 第五节 基于组学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 第六节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剂量、分次和照射体积等物理因素对组织损伤的作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照射剂量-受照体积
  • 第三节 分割方式、治疗时间和剂量率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放射治疗技术优化对正常组织的保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三维适形与调强放射治疗
  • 第三节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第四节 术中放射治疗
  • 第五节 靶区外的低剂量照射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质子、重离子治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
  • 第一节 质子、重离子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
  • 第二节 质子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保护
  • 第三节 重离子放射治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与保护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急性事故性与治疗性全身照射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急性事故性辐射综合征
  • 第三节 治疗性全身照射的早期毒性反应和救治
  • 第四节 治疗性全身照射的晚期毒性反应和防治
  • 第五节 治疗性半身照射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再程放射治疗的正常组织耐受性
  • 第一节 再程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二节 不同组织和器官再程放射治疗的耐受性
  • 第三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影像诊断新技术的应用
  • 第一节 影像诊断学新技术概述
  • 第二节 常见组织器官放射损伤的影像学特征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的临床常用评价系统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毒性反应评价系统的建立
  • 第三节 毒性反应评价系统的特点
  • 第四节 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限制标准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非肿瘤性伴发疾病对正常组织损伤的影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高血压和糖尿病
  • 第三节 胶原血管病
  • 第四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
  • 第五节 炎症性肠病
  • 第六节 多发性硬化症
  • 第七节 遗传性疾病
  • 第八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肿瘤药物治疗对放射损伤的影响
  • 第一节 肿瘤药物联合放射治疗的作用机制
  • 第二节 化疗药物对放射损伤的影响
  • 第三节 分子靶向药物对放射损伤的影响
  • 第四节 免疫治疗药物对放射损伤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十五章 放射损伤防治相关的药物
  • 第一节 自由基清除剂
  • 第二节 抑制炎症类药物
  • 第三节 针对血管内皮损伤的药物
  • 第四节 改善功能类药物
  • 参考文献
  • 第十六章 放射治疗患者的营养不良及防治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放射治疗所致营养不良发病机制及表现
  • 第三节 放射治疗所致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
  • 参考文献
  • 第十七章 放射治疗诱发的第二原发性肿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辐射致癌的风险评估
  • 第三节 颅内肿瘤放射治疗的致癌风险
  • 第四节 霍奇金淋巴瘤放射治疗的致癌风险
  • 第五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致癌风险
  • 第六节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的致癌风险
  • 第七节 全身照射的致癌风险
  • 参考文献
  • 第十八章 大脑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发病机制
  • 第三节 临床表现、诊断与分类
  • 第四节 照射剂量、体积及临床相关因素
  •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十九章 脑干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临床特征
  • 第三节 诊断与观察终点
  • 第四节 临床相关影响因素
  •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章 脊髓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临 床特征
  • 第三节 诊断
  • 第四节 临床相关影响因素
  •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一章 外周神经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发病机制
  •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第四节 诊断、评价及治疗
  • 第五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二章 视觉和听觉器官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听觉放射损伤
  • 第三节 视觉放射损伤
  • 第四节 放射治疗技术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三章 下丘脑-垂体轴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学改变
  • 第二节 临床特征
  • 第三节 临床相关影响因素
  • 第四节 观测终点与分级标准
  •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四章 甲状腺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临床意义
  • 第二节 发病机制与病理学改变
  • 第三节 临床特征与诊断
  • 第四节 发病相关影响因素
  • 第五节 观测终点与严重程度分级
  • 第六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五章 涎腺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机制
  •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第四节 临床相关影响因素
  • 第五节 评估方法及诊断标准
  • 第六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六章 口腔黏膜与咽喉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放射损伤
  • 第二节 咽喉的放射损伤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七章 肺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临床诊断
  •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机制
  • 第四节 临床相关因素与预测
  •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八章 心脏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机制
  • 第三节 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 第四节 观测终点的选择
  • 第五节 损伤的筛查与治疗
  • 第六节 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十九章 食管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 第三节 晚期放射性食管损伤
  • 第四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章 胃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临床意义
  • 第二节 临床表现
  • 第三节 发病机制
  • 第四节 诊断及临床相关影响因素
  • 第五节 观测终点与分级标准
  • 第六节 预防与治疗
  • 第七节 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一章 肝脏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临床特征及诊断
  • 第三节 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
  • 第四节 预防与治疗
  • 第五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二章 小肠的放射性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过程
  • 第三节 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
  • 第四节 临床防治策略
  • 第五节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三章 直肠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临床特征
  • 第三节 预防和治疗
  • 第四节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四章 泌尿系统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肾脏的放射损伤
  • 第二节 膀胱、尿道的放射损伤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五章 生殖系统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睾丸的放射损伤
  • 第二节 卵巢的放射损伤
  • 第三节 阴道的放射损伤
  • 第四节 子宫的放射损伤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六章 造血系统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骨髓的放射损伤
  • 第三节 放射治疗中外周血的变化特征
  • 第四节 放射损伤的分类与分级
  •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
  • 第六节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七章 皮肤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临床意义
  • 第二节 发病机制
  •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第四节 临床诊断与分级(评分)标准
  • 第五节 临床相关影响因素
  • 第六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十八章 骨骼的放射损伤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发病机制
  • 第三节 临床表现
  • 第四节 预防与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1991年Emami B等关于放射治疗中正常组织耐受性的推荐
  • 附录二 2005—2016年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关于放射治疗中危及器官剂量/体积限值的推荐
  • 附录三 2010年临床工作中正常组织效应定量分析危及器官剂量/体积限值的推荐
  • 附录四 2010年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Task Group 101报告关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限值推荐
  • 附录五 2017年Kim DWN关于立体定向消融和大分割放射治疗中剂量/体积限值推荐
  • 中英文名词对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的中央级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中国规模大、实力强、出版品种多的医学出版机构。1993年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中国首批优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