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本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进行系统探讨,在“文化中国”的语境下,具有特别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直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与人类学的理论视角结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纳入人类学理论体系下进行探讨、对话和反思,并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文化行政、保护方式、文化创意产业等都被纳入了探讨的范围。

本书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开放性的视野,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当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对社会主义新传统的探讨、对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探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等问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
  • 一、从“有形”到“无形”:文化的表达与文化的文法
  •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心和边缘
  • 三、从传统到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重构
  • 四、结语
  • 第二章 生活的艺术化:“自者”的日常生活与“他者”的艺术表述
  • 一、艺术化的生活:“自者”眼里的生活常态
  • 二、生活的艺术化:“他者”视野中的艺术表达
  • 三、抽离还是还原:生活中的艺术转型
  • 四、结语
  • 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文化的本质性
  • 一、活态性:文化中延续的脉络
  • 二、地域性:社会认同的秩序
  • 三、民族性:情感的自在与自觉
  • 第四章 文化行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反思
  • 一、国家在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与发展
  • 二、政府角色:文化行政中自上而下的实践差异
  • 三、转型与反思:从“有形之手”向“无形之手”的转变
  • 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与社会的互动
  • 一、抢救性保护:国家权力主导的遗产保护
  • 二、整体性保护:文化整体观的实践与探索
  • 三、生产性保护:政府与民间力量谁唱主角
  • 第六章 社会主义新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一、革命话语下的文化重构
  • 二、国家意识与民间文化的选择
  • 三、新时期文化传统的回归
  • 第七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联
  • 二、生产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实冲突
  • (一)保护还是开发:生产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念冲突
  • (二)生产还是消费:生产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导向冲突
  • (三)持有者与策划人:生产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冲突
  • (四)日常生活的在场与缺席
  • 三、谁的创意,谁来消费
  • (一)有意识的文化生产
  • (二)脱离传统的文化消费
  • (三)界限的消解
  • 第八章 传统之外:文化创意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形象”
  •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景观化”
  • 三、现代城市的“文化名片”
  • 第九章 他山之石:国际上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与经验
  • 一、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 二、韩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大陆、香港、台湾学者谈文化创意产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