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4千字
字数
2009-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十六篇忆述之作。作者中不乏二十世纪中国的顶级学人。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自述所映现的人事、所展示的世相,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大变局。本书所取文字,便是观察近代以来中国法政人所为、所欲、所思、所想、所学、所感的载体。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教学相长
- 南开两年半
- 东北大学印象
- 燕京忆旧
- 清华五年
- “清福”不久便消失了
- 友谊的故事
- 霍姆斯的歉意
- 巴黎通信
- 啤酒与啤酒罐
- “一起扭动宇宙的尾巴”
- “以审美的态度打量生活”
- 无言地告别
- 霍姆斯的幽默
- 我找到了“超脱的精神休憩处”
- 飘洋过海的追寻
- 若望·吴大法官论法之为偶像
- 桂冠与珍爱
- 我与霍姆斯的最后一次见面
- 最后一封信
- 我们是两个老小孩
- 我与宪法
- 主宪战胜专制
- 参加倒袁之役
- 从宪法到哲学
- 宪法之前提
- 回顾与远瞻——八十自述
- 从事于学、教
- 投身于党、政
- 倾心于情、艺
- 问计于意、力
- 我和社会史及法制史
- 求学燕京
- 执教云南
- 将法律和社会结合起来
- 访学美国
- 万里归国
- 治学得力于勤奋、认真
- 我与罗马法
- 遵命学商
- 幸遇胡适
- 弃商学法
- 回国执教
- 重执教鞭
- 我的期望
- 不同的时代,曲折的道路
- 学生时代
- 以教书为业
- 评论国内外时事
- 不知疲倦地从事祖国需要我做的工作
- 多灾多难的岁月
- 涉足政治学七十年
- 以法学为业
- 不愿教小学的师范生
- 进入浙大史政系
- 从史学到法学
- 参加抗日救亡
- 男儿立志出乡关
- 倾心研学国际法
- 执教武汉大学
- 生逢新中国
- 拨乱反正 教书育人
- 人到古稀温旧梦
- 黯淡的道路
- 在清华学政治
- 留学英美
- 执教西南联大
- 北京解放了
- 晚年无限好
- 成我毁我皆政治
- 影响童年思想的三件大事
- 考取清华
- 亲历五四运动
- 为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
- 威斯康星学政治
- 我受拉斯基影响很深
- 我面前的三条路
- 救亡与图存
- 亲历“七君子”事件
- 在参政会当参政员
- 讲学与入党不应相提并论
- 反对内战,争取统一,拥护民主
-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 背着“进步包袱”进入新中国
- 上海反“右”斗争从我开始
- 我重新走上复旦大学讲台
- 复旦的红卫兵来造我的反
- 我为党的事业竭尽自己一切力量
- 读书经历
- 在北京做事
- 武汉新气象
- 在沪上为党服务
- “救国”汉口、桂林
- 在重庆从事进步运动
- 在上海筹组“大教联”
- 司法改革与整风运动
- 为党的革命事业竭尽自己的一切力量
- 为“七君子”而辩
- 在上海高二分院的斗争
- 苏州高院开庭前后
- 东京审判
- 动极思静
- 北平取证
- 就地取材
- “谈虎色变”
- 迎头痛击
- 最后风波
- 杂忆留苏
- 苏联民法和西方一样
- 拉丁语与罗马法
- 从喀山到莫斯科
- 语言、课堂与考试
- 沪上法治梦
- 赞同杨兆龙“及时立法”论
- 法院对于我的批斗
- 我和杨兆龙的关系
- 主持民盟盟员司法座谈会
- 关于司法改革问题的发言
- 被陈仁炳诬陷,受沈志远牵连
- 三十余次大会斗、小会批
- 批斗结束,等待宣判
- 动荡的大学时代和牙膏皮事件
- 思想改造
- 院系调整
- “向院党委提两点批评和建议”
- 陈传纲的悲剧
- 特殊的“照顾”
- 受杨兆龙冤案株连第一次被捕
- 因“牙膏皮事件”第二次被捕
- 艰难的平反
- “历史三峡”中的法政人——代编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