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讲给普通大众的全新中国历史课,寻找被忽略的历史逻辑。了解中国历史的第一课,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讲起。

内容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的历史轨迹,充分运用近百年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丰硕成果,以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文学艺术、百姓生活为切入点,将那些被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一一呈现给普通读者。

在系列第1册《中国是怎么出现的》中,你会看到:
中国历史,如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讲起;
如果没有近百年的考古发掘,我们对上古中国的认识就不全面;
陶器、墓葬、青铜器、聚落都会说话,那是真实的历史声音,有时候比历史文献更真实;
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让我们比古人更加了解先秦;
大多数甲骨文字至今不能识别,是因为它们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夏商周是同时存在、兴起于不同地域、先后成为共主的三个强大部族;
商朝的特点是爱喝酒和迷信,在后世士大夫心目中一直没有什么好印象;
中国之所为中国,一个重要要素就是文字……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 第一讲 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了
  • 01 为什么要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 02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
  • 03 认识古代中国,从宋明理学开始说起
  • 04 程朱、陆王之争与古代经典注释
  • 05 古代经典注释与考据学的繁荣
  • 06 阎若璩探案《古文尚书》
  • 07 考据学的拓展 ——从“辨伪”到“疑古”
  • 08 顾颉刚的“古史层累构成说”
  • 09 社会史论战 ——用“科学”认识中国史
  • 10 金石学的发展与甲骨文的发现
  • 11 发掘小屯殷墟的“天下第一所”
  • 12 彻底改写中国历史的考古发现
  • 13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从考古开始
  • 第二讲 考古学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史
  • 01 “挖死人骨头”的考古学
  • 02 从文化人类学到考古人类学
  • 03 我学习考古学的趣事
  • 04 改写考古学历史的谢里曼
  • 05 考古学是怎么产生的?
  • 06 考古学的考验
  • 07 考古怎么考?
  • 08 科学助推考古
  • 09 考古考什么?
  • 10 考古与文字记录的关系
  • 11 中国历史要从新石器时代讲起
  • 12 “满天星斗”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 13 陶器 ——理解中国文化开端的关键
  • 第三讲 新石器时代遗址与中国国家起源
  • 01 国家从哪里来?
  • 02 关于国家起源的“治水社会说”
  • 03 新石器时代的居所和食物
  • 04 新石器时代房舍遗址
  • 05 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与陶器
  • 06 陶器的重要意义
  • 07 墓葬在说什么?
  • 08 陶器在说什么?
  • 09 以器皿为开端理解中国国家起源
  • 第四讲 夏、商、周的同步发展和夏人共主
  • 01 夏、商、周是前后接续的王朝吗?
  • 02 商取代夏成为共主,并未消灭夏
  • 03 同时存在的夏、商、周各在何处?
  • 04 中国国家起源的实际状况
  • 05 三大区域的互相竞争推动了国家的产生
  • 06 夏人何以成为共主?
  • 07 从玉器得知社会分化
  • 08 青铜器铸造带来的启发
  • 09 青铜器纹饰的含义
  • 10 夏人通过建筑技术而成为共主
  • 第五讲 聚落、建筑与共主更迭
  • 01 最早被记录的王朝 ——夏朝
  • 02 社会分化的产生与夯土技术
  • 03 农业定居聚落需要建筑技术
  • 04 聚落竞争与城墙修建
  • 05 夯土技术与宫室建筑
  • 06 宫室建筑的神圣性
  • 07 大型聚落与城墙林立
  • 08 “国” ——城墙内外的分别
  • 09 氏族 ——全新的组织形式
  • 10 夏、商、周的共主更迭
  • 第六讲 中国古代文字与古代信仰
  • 01 文字系统的发明
  • 02 中国古代文字的特殊功能
  • 03 甲骨文的意外发现
  • 04 甲骨文的内容
  • 05 甲骨文与氏族辨别
  • 06 中国文字起源推论
  • 07 《尚书》与《诗经》语言文字对比带来的启发
  • 08 中国文字的表意特性与特殊功能
  • 第七讲 鬼气森森的商朝
  • 01 历史文献中的商朝历史
  • 02 成功的畜牧民族与迁徙、定居两难选择
  • 03 “商”为何又被称为“殷”?
  • 04 商王世系与二元统治
  • 05 商人与动物的特殊关系
  • 06 商朝的人祭与人的观念
  • 07 商朝统治的二元系统与占卜的两派
  • 08 旧派、新派此消彼长与鬼神信仰的衰落
  • 第八讲 从部落共主到国家体系
  • 01 中国农业文化的多中心扩散发展
  • 02 由青铜器制作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
  • 03 动用大批人力的“劦田”
  • 04 商朝的大型动员和组织能力
  • 05 商朝的鬼神信仰
  • 06 商人的“连续性的世界观”
  • 07 商人权力的基础
  • 08 周人的崛起
  • 09 周人和羌人的联盟
  • 10 周人偷学商人的青铜铸造和文字
  • 11 周人对商人技艺的改革
  • 12 周人攻打戎狄和实力上升
  • 13 周人轻松翦商
  • 第九讲 商周之际的巨变
  • 01 西周的宫室建筑
  • 02 周人的甲骨文和青铜器风格
  • 03 牧野之战的意外胜利
  • 04 商、周矛盾的来源和扩大
  • 05 周人的信仰和“天”的观念
  • 06 “天命”归周
  • 07 周人的人本观念
  • 08 周人翦商之后的统治策略
  • 09 周召东征
  • 10 周人全新的制度设计 ——封建制
  • 第十讲 周朝的统治制度
  • 01 周人的忧患意识
  • 02 中国第一位政治家 ——周公
  • 03 二次东征与封建制的开始
  • 04 封建即征服
  • 05 封建以后如何统治?
  • 06 周人的宗法制度
  • 07 宗法制度的特别设计 ——昭穆制
  • 08 封建层级
  • 09 史官地位的提升和策命礼
  • 10 封建制的创举
  • 11 封建制与文字功能的提升
  • 12 中国文字在古代的崇高地位
  • 13 中国文明的另一项特质 ——记忆
  • 14 总结: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奠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7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读的中国通史

    好书,讲中国历史的书很多,但如果想系统重温中国历史或中学生入门都应该看这套书,书名有点俗,其实这套书可以说是中国通史,第一本讲的是上古三代(从新石器到夏商周),这部书好的是一方面不是如大部分课本只是枯燥的罗列年代和历史事件,而是通过考古发现的实证,讲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什么如此,从陶器的制作形成定居,夏商周的部族共生形态,各部族的特点,商部族人鬼祭祀对文字的利用,到周敬天爱人的观念形成,封建制度的形成和中国文字在古代的崇高地位,进而论述中国文明的特质,作者文字生动,全篇不枯燥,但又不是天马行空的演义,而是严肃的中国历史论述。全书流畅,讲道理根据考古有据,结合近年中国海内外的最新考古发掘,如甲骨文的研究,不拘泥意识形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之必然,让原本枯燥的历史生动有趣。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通史系列,第一本讲中国的起源 —— 夏商周,其中不乏颠覆性的观点。一、新一是开篇。不讲史,先讲史观,条理分明、娓娓道来,又以考古为重要依据,贯穿始终。二是角度。一般谓通史,不过时间上大事记、重要人物捋一遍。本书研究的恰恰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怎么发生,基于哪些底层逻辑发生,产生了怎样的流变。从实证反推原初,且不说结论是否准确,这样的思维方式蛮具有启发意义。三是结构。基本上一个知识点一个小章节,非常短小精悍,读起来像 “册”,每个小节不过一枚竹片,联起来却脉络清晰,易于理解。二、奇作者大量引用张光直先生的论述,有的观点于我而言确实具有颠覆性,举两个例子 * 优势理论,作者认为夏人夯土,商人青铜 & amp; 畜牧,周人组织 & amp; 模仿,是这三者的最大优势,也是他们获得共主地位的关键。—— 然而二里头已经出土的青铜礼器群和近战兵器群至少能证明,商人的青铜技术也是模仿来的,不能外道的保密性文字这一观点我认为是站不住脚,要构建庞大的组织,文字就不可能只是极少数贵族掌握的神秘符号,必然已经融入了文书系统中,不然,这样庞大的国土(龟甲中有马来海龟、铜料来自云南,即便不是国土范围,至少贸易往来极其发达),又靠什么管理呢?* 夯土为城,作者认为夏人崛起因为他们独特的夯土技术 —— 然而大都无城才是常态(如二里头、殷墟。二里岗除外,因在军事扩张期),夏人崛起应该还是掌握了青铜技术,虽然这项技术后来被商模仿并超越了。* 商人履迁,作者以游牧目的作为解释,也是大出人意料。—— 商人迁都 “前八后五”,总共迁都 13 次,在以往的认知中,迁都理由大多还是偏向逃避水患、摆脱兄终弟及的不稳定政局影响、农业生产受限这些因素。另外还有商人二元执政、古文字之变等等,确实比较开脑洞。本书从考古实证的维度研究(但感觉资料有限),参杂了不少主观推论,既是在复原历史,也是解读无字地书,不论真伪,值得一观。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习与沟通

        在夏商周的朝代转换过程可以看到,最后的周朝与不同种族之间极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是靠不断学习其他族裔先进的文化技术(商朝的工业青铜技术,卜刻写卜文的技术),及与其他族裔(羌族)的合作来建立自己的王朝。这与现在社会的发展不谋而合,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就是让人与人、氏族与氏族、民族与民族间,可以靠共同的交情记忆,维系合作互动。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自己的作用,而不是靠一味的打压别人来证明自己有多强大。考古与文献在我们回顾历史的过程中起到了互补的作用,有了考古学的很多支撑,我们才能看到文献的真实性,所以不断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于我们了解和理解古人留下的文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证实作用。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7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