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企业家必读。经济学家张维迎作品,包括《企业家》《理解公司》《企业的企业家》《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内容简介
《企业理论四书》包括《企业家》《理解公司》《企业的企业家》《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企业家》内容简介:
《企业家》是张维迎“企业理论四书”之一,是张维迎、盛斌,系统厘清“企业家”基本常识的经典著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一个理念上的旧时代的结束,企业家新时代的开始。但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家做什么?哪些人可以成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政府还是企业家?如何从简单的套利者(商人)和模仿者转变为熊彼特意义上的创新者?商学院能培养出企业家吗?就产业发展的走向而言,能对未来做出最好判断的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中国企业家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本书是写给学者和政府官员的,也是写给企业家的。此书虽然成书于20多年前,但它的内容对当下的中国更具有理论和现实的针对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有关企业家与政府关系的讨论对我们理解当下政府产业政策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公司——产权、激励与治理》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有公司和企业?企业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的企业和公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经济学家张维迎有关公司治理的核心著作,为中国提供一个“企业家为中心的公司治理模型”。只有解决产权制度缺陷,才能突破增长瓶颈。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企业参与人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不同的企业参与人之间分配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企业所有权安排,国家法律制度,市场竞争和信誉机制,经理人的薪酬制度及企业内部的晋升制度。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内容简介: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由正文与附文两部分构成。正文是张维迎先生的博士论文,探讨的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市场经济中企业委托权(所有权)的安排:为什么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为什么企业家监督工人而不是工人监督企业家?为什么资本所有者选择经营者而不是工人选择经营者?什么因素决定在均衡中什么人将成为企业家?附文收录了汪丁丁先生、张春霖先生以及张曙光先生撰写的书评,以及张维迎先生对三篇书评的回复。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内容简介: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收录了张维迎先生自1986年至2014年写就的19篇学术含量非常高的文章,涉及的问题包括企业家与所有制、公司治理结构、国资管理体制、企业重组与并购、地区间竞争、民营企业融资、资本市场的发展、民企与国企的未来等。这些文章是作者将企业理论应用于中国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但本书并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因其是对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进程所作的持续观察与研究,它实际上又是一部中国改革史著作。
目录
- 企业理论四书
- 企业家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第三版序 企业家做什么
- 第二版前言
- 美国第三十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说:“美国的事业就是企业。”
- 第一章 企业家的社会地位
- 引子
- 第一节 《哈姆雷特》剧中的王子
- 第二节 詹姆斯·瓦特和约翰·罗巴克及马修·博尔顿
- 第三节 日本与联邦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启示
-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瓶颈何在
- 第二章 企业家的职能
- 第一节 善于捕捉机会的企业家
- 第二节 作为组织者的企业家
- 第三节 作为创新者的企业家
- 第四节 创新机制:利润、竞争和需求
- 第五节 政府与企业家
- 第三章 企业家的素质
- 引言
- 第一节 企业家精神
- 第二节 企业家意识、知识与能力
- 第三节 企业家的观念
- 第四节 企业与企业家素质
- 第五节 企业家可以培养吗?
- 第四章 企业家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一节 14至19世纪的欧洲:一代企业家的产生
- 第二节 日本社会:英才荟萃企业界
- 第三节 近代中国:痛苦的选择
- 第五章 企业家与中国的改革
- 第一节 改革的主题与改革的难题
- 第二节 企业家与所有制
- 第三节 企业家与市场的发育
- 第四节 中国企业家成长的两条道路
- 第五节 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则商”
- 理解公司:产权、激励与治理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第二版序言 正确理解公司治理结构
- 前言
- 第1章 预备知识:效率、信息与激励
- 第1节 引言
- 第2 节 帕累托效率和卡尔多效率及其应用
- 第3 节 外部性和科斯定理
- 第4 节 博弈、纳什均衡与承诺
- 第5 节 不对称信息和逆向选择
- 第6 节 道德风险和显性激励
- 第7 节 信誉和隐性激励机制
- 第8 节 作为激励机制的法律
- 第2章 企业、企业家与公司治理
- 第1节 什么是企业
- 第2 节 市场与企业
- 第3 节 为什么存在企业
- 第4 节 企业家与所有者
- 第5 节 现代公司的起源与公司治理的出现
- 第6 节 公司制度的两个法律特征
- 第3 章 股东导向、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 第1 节 引言:经理人应该对谁负责
- 第2 节 利益相关者模式及其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
- 第3 节 股东主导模式和状态依存所有权
- 第4 节 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护
- 第5 节 结束语:美国公司法变革的社会反应
- 第4 章 代理成本、控制权收益与公司融资决策
- 第1 节 引言:投资与融资
- 第2 节 资本结构与财务成本
- 第3 节 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
- 第4 节 控制权与融资合同
- 第5 节 非对称信息与公司融资决策
- 第5 章 公司法、诚信责任与业务判断规则
- 第1 节 公司法是一个契约
- 第2 节 股东与董事会
- 第3 节 诚信责任
- 第4 节 业务判断规则
- 第5 节 信息披露与关联交易
- 第6 节 法律制度与资本市场的经验研究
- 第6 章 市场竞争、信誉机制及中介机构
- 第1 节 市场竞争与经理人行为
- 第2 节 经理人市场的约束与信誉
- 第3 节 产权与信誉
- 第4 节 中介机构与公司治理
- 第5 节 政府管制与信誉
- 第7 章 经理人激励:理论与实际
- 第1 节 报酬激励的基本问题
- 第2 节 报酬激励合同的基本模型
- 第3 节 激励强度原则
- 第4 节 激励的信息量原则
- 第5 节 激励与监督的选择原则
- 第6 节 激励的平衡原则
- 第7 节 激励的团队原则
- 第8 节 激励的动态原则
- 第9 节 经理人报酬制度的实践
- 第8 章 内部劳动力市场与人力资源管理
- 第1 节 信息不对称与人力资源管理
- 第2 节 外部劳动力市场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 第3 节 长期雇佣、人力资本投资与激励
- 第4 节 激励、保险与资历工资制度
- 第5 节 选拔、激励与内部晋升
- 第6 节 任人唯贤、论功行赏与论资排辈
- 第7 节 内部晋升与企业政治学
- 第8 节 能力、学历及任人唯亲
- 第9 节 代理问题与用人制度
- 第10节 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
- 参考文献
- 人名索引
- 重要词汇索引
-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 版权信息
- 致 谢
- ABSTRACT
- 第二版序言
- 前 言
- 1导论:为什么资本雇佣劳动?
- 1.1 本书内容提要
- 1.2 企业理论的批评性回顾
- 1.3 本书的结构安排
- 2经营决策,生产活动,监督与委托人资格的安排
- 2.1 引言:企业作为一合作组织及其代理问题
- 2.2 模型
- 2.3 协作程度,相对重要性,监督技术与最优委托权安排
- 2.4 讨论:古典资本主义企业、合伙制企业及阿尔钦—德姆塞茨企业
- 2.5 风险态度与委托权安排
- 2.6 结论
- 3经营能力,个人财富与资本雇佣劳动
- 3.1 引言
- 3.2 模型
- 3.3 临界经营能力与个人财富
- 3.4 意愿企业家的期望经营能力与个人财富
- 3.5 作为资本雇佣劳动的机制的利率(和工资)
- 3.6 市场解决办法与社会最佳
- 3.7 结论性评论
- 4企业的企业家一般均衡模型
- 4.1 引言
- 4.2 模型
- 4.3 企业家职业选择的特征
- 4.4 均衡的存在性
- 4.5 比较静态学
- 4.6 讨论
- 4.7 能力与财富之间的合作:“职业经理”的出现
- 4.8 结束语:一个例子
- 5结 论
- 参考文献
- 评论与回应
- 有恒产者有恒心
- —评张维迎著《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 一、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
- 二、关于“企业家能力”的信息成本
- 三、结论与问题
-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企业家问题
- —兼评张维迎著《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 一、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企业家缺位”的表现
- 二、资本所有者行为障碍:“企业家缺位”问题产生的根源
- 三、经营能力与资本所有权的结合:企业家产生的途径
-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两项应作为企业改革重点的“配套改革”
- 五、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成功之所在
- 企业理论创新及分析方法改造
- —兼评张维迎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 一、企业理论的新发展
- 二、几个重要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 三、分析方法的改造
- 关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一书
- 写作背景的说明及对三个书评的答复
- 一、关于写作背景的说明
- 二、对三个书评的答复
- 人名索引
- 重要词汇索引
-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 版权信息
- 第三版序言
- 重印序
- 前 言
- 企业家与所有制—经济体制[1]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 一、股份制与企业家职能的分解
- 二、国家所有制下的企业家不可能定理
- 企业理论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 一、引言
- 二、企业的契约理论(Ⅰ):交易费用理论
- 三、企业的契约理论(Ⅱ):代理理论
- 四、企业的企业家理论
- 五、企业的管理者理论
- 六、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 七、从现代企业理论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 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
- 一、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
- 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法
- 四、委托—代理理论与赫姆斯特姆的团队理论
- 五、结束语
-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 一、分析框架:公司治理结构在资本主义企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 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
- 三、结论:民营化是唯一出路
-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 一、关于国有资产经营战略的调整
- 二、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 三、关于作为投资主体的授权经营机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 四、关于委托经营机构
- 五、关于国有资产收益的处置
- 从资本结构看国有企业的重组
- 一、资本结构和企业破产的理论
- 二、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 三、关于企业重组的几个具体问题
- 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
- 一、引言
- 二、一个例子
- 三、数学模型
- 四、模型的应用和政策含义
- 地区间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1]
- 一、李—栗—张模型的一个非技术性概括
- 二、对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解释
- 三、结论
- 非对称信息与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 一、信息非对称如何限制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 二、企业家为什么要限制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 三、公司的最优融资顺序
- 四、关于风险资本
- 五、中国经济的民营化
- 从非对称信息看公司融资与资本市场
- 一、非对称信息与公司融资、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
- 二、声誉机制与公司融资
- 三、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 四、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问题
- 五、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 附 录
- 产权约束与企业改革
- 资本市场与产权变革
- 全球微观经济机制的调整与中国的选择
- 一、全球微观经济体制调整的四个特征化事实
- 二、全球竞争的核心是制度的竞争
- 三、为什么国有企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
- 四、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两种选择:回到垄断或民营化
- 五、政府不要认为自己比老百姓聪明
- 六、民营化的三个逻辑解释
- 七、企业要注意多样化经营的副作用
- 八、“资本经营”不是家常饭
- 九、假如全中国注册成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 十、我为海尔担忧
- 十一、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何处去?
- 只有“国退民进”,才有经理人市场
- 民营化是“被逼出来的”
- 衡量改革的标准
- 善待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 改制的第一危险是政府侵吞私人资产
- 不能因为有资产流失就终止改革
- 要强调改革的时间价值
- 学者还需要独立于大众的情绪
- 国有主导无公平竞争可言
- 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比多交利润更有意义
- 何不让电话用户成为电信的股东?
- 移动电话资费偏高非常明显
- 取消初装费不很重要,关键要设计合理的收费方案
- 价格制定: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
- 电信国有:成本与收入解不开的死结
- 让用户成为电信公司的股东
- 未来10年经济改革要做的三件事
- 参考文献
- 后 记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